中科大曾杰教授Adv. Mater.:钌单原子催化剂实现高效电化学固氮


【引言】

氮是植物和动物中蛋白质、核苷酸等生物分子的重要组成元素。尽管氮气分子(N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但由于N≡N高度稳定,键能较高(940.95 kJ·mol-1),难以活化。目前,在工业上通过哈伯法合成NH3需要高温高压(150-350 atm, 350-550 oC)的条件活化N2。这种苛刻的条件每年需要消耗全世界1-2%的能源供应。此外,哈伯法合成NH3需要氢气作为原料之一,而氢气主要来源于天然气的蒸汽重整,这个过程会排放大量的CO2。考虑到化石燃料的短缺和全球气候的变化,探索在温和条件下合成NH3的催化反应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科学工作者致力于通过生物固氮酶、光催化和电催化的方法将N2转化为NH3,其中,电化学还原N2合成NH3反应由于可选择天然水资源作为氢来源,且反应可通过偏压可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研发能够高效电化学还原N2合成NH3的电催化剂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

【成果简介】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通讯作者)课题组和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司锐教授(通讯作者)合作Adv. Mater. 上发表了题为“Achieving a Record-High Yield Rate of 120.9 μgNH3 mgcat.-1 h-1 for N2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ver Ru Single-atom Catalysts” 的文章。研究团队选择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8)为基体,在其反应制备过程中添加钌基化合物,然后通过高温煅烧最终得到高度分散的N配位钌单原子催化剂(Ru SAs/N-C)。将其作为催化剂应用于N2电化学还原反应中,在-0.2 V vs RHE的电压下,N2被高效电化学催化还原成NH3,其法拉第效率达到29.6%,有效电流密度达到-0.13 mA·cm-2产氨速率高达120.9 μgNH3 mgcat.-1 h-1比目前文献报道的最高值高一个数量级。实验和理论计算研究进一步揭示出N配位钌单原子催化剂的高效催化性能主要来源于单原子催化剂对N2分子的高效解离。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是特任副研究员耿志刚和博士生刘彦。

【图文简介】
图1 Ru SAs/N-C材料制备及其形貌表征

a) Ru SAs/N-C材料制备过程的示意图;
b) Ru SAs/N-C材料的SEM图像;
c,d) Ru SAs/N-C材料的TEM图像;
e,f) Ru SAs/N-C材料的HAADF-STEM图像;
g) Ru SAs/N-C材料的元素分布图像。

图2 Ru SAs/N-C材料的结构表征

a) Ru SAs/N-C和Ru NPs/N-C的XRD图谱;
b) Ru SAs/N-C和Ru NPs/N-C的N 1s XPS光谱;
c) Ru SAs/N-C和Ru NPs/N-C的Ru 3p3/2 XPS光谱;
d) Ru SAs/N-C、Ru NPs/N-C、RuO2、Ru(acac)3和Ru箔的Ru K边XANES光谱;
e) Ru SAs/N-C、Ru NPs/N-C、RuO2、Ru(acac)3和Ru箔的EXAFS光谱;
f) Ru SAs/N-C的EXAFS拟合曲线。

图3 Ru SAs/N-C材料的电催化固氮性能

a) 产生NH3的电流密度;
b) Ru SAs/N-C和Ru NPs/N-C在不同外加电势下的FE;
c) Ru SAs/N-C和Ru NPs/N-C在不同外加电势下的NH3产率;
d) 在-0.2V时(相对于NHE),Ru SAs/N-C电化学固氮的12 h稳定性测试。

图4 理论计算与机理解释

a) Ru SAs/N-C和Ru NPs/N-C的N2-TPD曲线;
b) Ru1-N3、Ru1-N4和Ru (101)的电化学固氮自由能图,*代表吸附位点。

【小结】

总之,研究团队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8)为基体,构筑了高度分散的N配位钌单原子催化剂作为高效的N2电化学还原催化剂。在N2电化学还原过程中,钌单原子催化剂在-0.2 V vs RHE的电压下,N2被有效还原成NH3的法拉第效率达到29.6%,有效电流密度达到-0.13 mA·cm-2,产氨速率高达120.9 μgNH3 mgcat.-1 h-1,比目前文献报道的最高值高一个数量级。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研究进一步表明,钌单原子催化剂的高效催化性能主要来源于单原子催化剂对N2分子的高效解离。该项研究工作不仅开辟了单原子催化剂在电化学合成NH3反应中的新途径,而且进一步推进了电化学方法合成NH3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能。

文献链接:Achieving a Record-High Yield Rate of 120.9 μgNH3 mgcat.-1 h-1 for N2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ver Ru Single-Atom Catalysts (Adv. Mater., 2018, DOI: 10.1002/adma.201803498)

本文由材料人编辑部abc940504【肖杰】编译整理。

投稿以及内容合作可加编辑微信:cailiaokefu,我们会邀请各位老师加入专家群。

欢迎大家到材料人宣传科技成果并对文献进行深入解读,投稿邮箱tougao@cailiaoren.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