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w. Chem. Int. Ed.: 发色团共轭的上转换纳米颗粒实时监控体内的肝毒性


【背景简介】

药物诱导的肝损伤是现代医疗的一大难题。扑热息痛(APAP)是一种常用的抗痛/抗高烧的药物,但是当APAP过量使用时由于产生活性氮(RNS)而会导致严重的肝毒性。ONOO-是RNS中的一种,可以作为肝毒性的生物标记物。但是ONOO-的寿命很短,在体内监控它们很困难。

【成果简介】

最近中国药科大学的Juanjuan Peng、湖南大学的袁林、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刘小刚和Young-Tae Chang(共同通讯作者)等人用聚乙烯亚胺覆盖核-壳结构的上转换纳米颗粒的表面,然后再共轭青色素(Cy7)。上转换纳米颗粒能吸收980nm的激光而发出800nm的荧光,当Cy7存在于表面时,它可以吸收800nm的荧光。遇到ONOO-时,Cy7被分裂成两部分,不能再吸收荧光,这时整个纳米颗粒可以发出荧光,且荧光的强度随ONOO-的含量的增加而增强。这种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好,在体内稳定,且对其它的活性氧/氮不敏感,可以在体外和体内对RNs进行监控。

[致歉:小编未能找到通讯作者Juanjuan Peng和Young-Tae Chang的确切中文名字,在此表示诚挚的歉意!]

【图文导读】

图1 纳米颗粒的设计及作用机理

(a)纳米颗粒的设计;

(b)Cy7在ONOO-或ClO-作用下分裂的可能机理

(c)在ONOO-不存在(绿线)或存在(红线)时Cy7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紫线为980nm激光照射下上转换纳米颗粒的发射光谱;

(d)APAP诱导产生肝毒性的机制

图2纳米颗粒的性能表征

(a)纳米颗粒修饰Cy7前和后的800nm荧光信号,插图为修饰前和后的溶液颜色对比;

(b)纳米颗粒修饰Cy7前和后的荧光寿命;

(c)HeLa 细胞在不同浓度的纳米颗粒中培养24h后的存活率;

(d)纳米颗粒的荧光响应与ONOO-浓度的关系,插图是相应溶液的颜色变化;

(e)800nm荧光强度与ONOO-浓度的关系曲线;

(f)逐渐添加ONOO-时染料(Cy7)的吸收光谱,插图是吸收强度与ONOO-浓度的关系曲线

图3 纳米颗粒用于体内检测肝毒性

(a)纳米颗粒对PBS缓冲液或不同浓度药物(500, 250 mg kg-1)治疗后的老鼠成像的代表图像,激发波长为980nm,测量的波长为790±40nm;

(b)扣除背底后肝脏区域的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注射纳米颗粒后开始计时)

【总结与展望】

作者设计了一种用于快速、灵敏检测ONOO-的探针,该探针的检测极限低至0.08μM,响应时间约为1s。利用该探针作者探测到了动物模型中APAP诱导产生的RNS,这种探针有望用于快速确定新型药物的肝毒性。

文献链接Real-Time In Vivo Hepatotoxicity Monitoring Through Chromophore-Conjugated Photon-Upconverting Nanoprobes(Angew. Chem. Int. Ed., 2017, DOI:10.1002/anie.201612020)

本文由材料人生物材料组陈昭铭供稿,材料牛编辑整理。

参与生物材料话题讨论或了解生物材料小组招募详情,请加入材料人生物材料交流群(124806506)。

材料牛网专注于跟踪材料领域科技及行业进展,这里汇集了各大高校硕博生、一线科研人员以及行业从业者,如果您对于跟踪材料领域科技进展,解读高水平文章或是评述行业有兴趣,点我加入编辑部

材料测试,数据分析,上测试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