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精准医疗与健康研究院成立,诺奖得主加盟,可穿戴传感器研究入选


昨日,北京科技大学精准医疗与健康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该研究院以国际和国内顶尖的相关科研人员为研究团队,针对精准医疗领域存在的诸多重大关键科技问题,实施精准医学研究的全创新链协同攻关,以期实现肿瘤疾病的精准医疗。

该院下设六个研究中心,分别由国际知名学者出任中心主任:

  • 斐里德医学研究中心: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斐里德·穆拉德(Ferid Murad
  • 罗伯特药物研究中心: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罗伯特·兰格(Robert Langer
  • 约瑟夫可穿戴式传感器研究中心: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约瑟夫·王(Joseph Wang
  • 德米特里精准治疗研究中心:全球百强著名癌症外科专家德米特里·奥尔登(Dmitri Alden
  • 北京精准诊断医学研究中心:北京科技大学生物工程与传感技术中心主任张学记
  • 北京药物与健康研究中心: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特岗教授万向元

据悉,北京科技大学将与受聘专家在癌症精准治疗药物材料研发、一氧化氮信息传递系统、纳米机器人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等方面展开全面而紧密的合作。此外,外籍专家每年还会邀请数名国际精准医疗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来校讲学,并为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到国外交流、进修、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形成常规化的国际交流合作关系。双方还将整合国际上研究、人力资源以打造植根于北京科技大学国际高水平的精准医疗研究团队。

Ferid Murad在北京科技大学参加“理学之美”名师讲坛并获赠“求实鼎新”北科校训书法作品

专家座谈(从左至右):Ferid Murad, 张学记, Joseph Wang, Dmitri Alden, 孙鸿(Dmitri Alden经纪人)

【受聘专家简介】

斐里德·穆拉德(Ferid Murad

1936年9月出生,医生和药理学家,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医学科学院和艺术与科学院三院院士,2007年获聘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Murad教授长期从事细胞信号研究,其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一氧化氮信息传递系统研究领域,并开辟了一氧化氮病理学及炎症医学的新方向,以促进新治疗手段的发现和发展。

罗伯特·兰格(Robert Langer

美国科学家,生物工程学者,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戴维·H·科克学院教授。组织工程和药物释放研究的先驱,美国最年轻的“三院院士”(医学研究院、工程院和科学院), 被《福布斯》等媒体评为全球生物技术领域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发表学术论文逾千篇,拥有超过800个专利。这些专利授权给了超过250个制药、化学、生物技术和医学仪器公司。兰格教授是迄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工程学家并于2008年获芬兰“千年技术奖”。

约瑟夫·王(Joseph Wang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纳米工程学系特聘教授和主任、可穿戴式传感器中心主任,可穿戴技术研究领域的国际顶尖专家。已发表超过980篇研究论文,拥有35项专利,撰写12本专著,参与编写40多本著作。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研究领域:纳米生物电子学和纳米机械,包括纳米生物技术、纳米材料为基础的传感器、纳米发动机和纳米制动器、纳米粒子标记扩增/复用生物检测、纳米条形码、纳米药物、DNA和蛋白质的诊断、远程传感器、纳米传感器和生物医学等。

德米特里·奥尔登(Dmitri Alden

全球著名癌症外科专家,作为肝癌、胆道癌、胰腺癌、卵巢癌等领域的专家,在肝胆外科手术和肝移植有着大量临床经验。被美国消费者研究委员会评为美国100强外科医生,获美国外科医师学院(FACS)荣誉奖。其研究领域为肝癌及其它癌症外科个体化诊疗方案,致力于精准医疗创新前沿技术研究,以国际最先进的手术和技术寻求治愈复杂癌症的最佳方案。

张学记

传感器领域专家,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现任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海外评委委员,北京市政府特聘顾问专家,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名古屋大学教授,NIH、NSF、欧盟基金、新加坡国家奖和美国中小企业创新奖评委。担任Am. J. of Biomed. Sci.主编、Front Biosci.副主编,申请技术专利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获联合国机构ISCS-世界实验室W.Simon奖、世界精密仪器公司杰出科学家奖、瑞士杰出留学学者奖、GCAA终身成就奖和世界杰出华人奖。

万向元

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特岗教授,国家“万人计划”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山东省泰山学者人才专家,北京市海淀区海英高级人才专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已发表文章45篇,其中SCI论文20篇,SCI总影响因子105,SCI引用次数1029次。研究方向为作物生物育种新技术与应用;作物生物信息学与育种应用;植物分子医药新方法与应用;植物重要功能基因发掘、克隆与作用机理研究以及特种微生物筛选、作用机理研究与产业化应用。

本报道由材料牛特邀作者Tianyu_Liu编辑整理,并对北京科技大学张学记教授课题组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