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所高等院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看在材料相关学科有着怎样的投入?


日前,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的地方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新建基地评审工作已经结束。经研究,批准济南大学“先进水泥基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21个引智基地作为建设项目予以立项。21个引智基地中,含有先进水泥基材料、现代冶金与材料、新能源材料、橡塑材料与工程、绿色化学与电源材料、含氟新材料6个材料相关基地。

1、先进水泥基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先进水泥基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依托单位为济南大学:“先进水泥基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中方负责人是济南大学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人选程新教授,以山东省建筑材料制备与测试技术实验室为依托,汇聚了来自美国、德国、比利时、波兰、希腊、俄罗斯、印度、意大利等8个国家的13位世界水泥基材料研究顶级科学家。该校特聘教授,美国、中国、印度三国工程院院士,美国西北大学Surendra P. Shah教授为该创新引智基地外国专家团队大师。美国混凝土协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普渡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等一批水泥基材料研究知名学者为基地研究骨干。基地将基于我国“一带一路”、“南海建设”等国家重大需求,充分利用国际知名学术机构在水泥基材料研究方面的优势和我国水泥基材料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汇聚国内外知名同行专家,提升我国水泥基材料发展水平,以实现我国水泥基材料研究的“跟跑”到“领跑”。

引智基地将全面落实5年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把引智和创新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引智效益。同时,对标世界一流学科开展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的国际合作和联合科研,发挥国际人才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提升该校“双一流”建设水平。

2、现代冶金与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现代冶金与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依托单位上海大学:“现代冶金与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由上海大学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任忠鸣教授和法国科学院终身院士Rene Moreau领衔。项目团队聚集了来自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俄罗斯科学院普洛克霍夫普通物理研究所等的15位国际顶级学者,以及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骨干,组成了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面向国际材料学科的前沿,聚焦先进材料学科方向,形成高品质特殊钢和先进材料的人才高地,广泛开展冶金熔体与冶金反应、电磁冶金、外场下的凝固、冶金资源综合利用以及高品质模具钢的相关研究,并融合为电磁冶金和均质化特殊钢两大研究方向,通过大师指导,学术合作,人员互访和学术交流,逐渐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高地,以此支撑将我国现代冶金与材料学科方向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学科高峰,带动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快速发展。

3、新能源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新能源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依托单位为天津理工大学:该基地项目依托学校显示材料与光电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多孔功能材料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及天津理工大学电镜中心,整合相关资源,从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国际学术大师和一批优秀学术骨干,成立“新能源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围绕国家能源重大战略需求开展新能源材料方面的研究。在此次申报过程中,学校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中外合作双方积极准备相关申报材料和组织申报,半年多时间里,顺利通过了国家外专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和答辩,最后获准立项。

4、橡塑材料与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橡塑材料与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依托单位青岛科技大学:“橡塑材料与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为李志波教授,主要以青岛科技大学橡塑材料科学与工程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材料科学山东省一流学科和橡塑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平台为依托,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学科发展前沿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重点围绕多自由度、多尺度和多层次的复杂高分子体系;高分子表征新技术;功能高分子等方向开展理论及技术创新研究。

引智基地外方团队由青科大客座教授、法国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士Pierre Braunstein教授领衔,目前团队汇聚了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生物工程系Timmothy J. Deming教授,韩国高丽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系Joona Bang教授等10余所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10名国际顶尖专家。双方将通过引智和创新有机融合,产出一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打造高水平的学科国际合作高地,引进和培养高端国际化人才,全面助推青科大“双一流”建设,提升橡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我国橡胶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5、绿色石油化工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绿色石油化工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依托单位福州大学:绿色石油化工研究已形成学科优势和特色,近3年来,该学科共承担国家级项目26项,在化学化工领域一区/顶级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90余件。绿色石油化工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重点研究方向包括先进催化材料,绿色催化技术,环境友好过程。

引智基地拟聘请10名海外及境外专家,而国内学术团由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院长鲍晓军教授带队,其中更是不乏优秀年轻的学术骨干。中外合作,努力提升中方石油化工学科水平,共同推进绿色石油化工技术的发展。该项目的立项建设,将对福州大学绿色石油化工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6、质谱科学与仪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质谱科学与仪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依托单位东华理工大学:学校依托优势学科专业,整合校内资源,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建立了国内唯一专门从事质谱科学与仪器领域研究的省重点实验室、省协同创新中心、省工程中心、院士工作站、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平台,现已汇聚了来自俄罗斯、美国、瑞士、意大利等国的18名外方顶尖专家(部分专家还获得江西省政府“庐山友谊奖”以及中国政府友谊奖),与东华理工大学相应学科团队共同组建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形成了质谱科学与仪器领域较完善的“基础研究—仪器研制—应用开发—示范推广”全链条创新体系,尤其是在各种实际复杂基体样品的直接质谱分析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重要成果,先后获得省级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全国性学会一等奖、二等奖等国内外奖励与荣誉10多项,并得到了众多国际权威人士的认可和赞誉。

学校将依托质谱实验室的科研资源,充分发挥“111计划”平台功能,将引智与创新有机融合,引进和培养高端国际化人才,开展高水平合作研究,产出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打造高水平的学科国际合作高地,全面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提升质谱科学与仪器学科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解决重大民生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7、绿色化学与电源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绿色化学与电源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依托单位为河南师范大学:“绿色化学与电源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为杨林教授,主要以学校化学河南省优势学科、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平台为依托,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学科发展前沿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重点围绕绿色电源催化材料、绿色介质化学、绿色有机合成等方向开展理论及技术创新研究。

引智基地外方团队由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陈忠伟、美国科学院院士Khalil Amine领衔,项目团队汇聚了来自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麻省理工学院、丹麦奥尔胡斯大学等10余所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13名国际顶尖专家。双方将通过引智和创新有机融合,产出一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打造高水平的学科国际合作高地,引进和培养高端国际化人才,全面助推我校“双一流”建设,提升绿色化学与电源材料学科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我国绿色化工和电源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8.含氟新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含氟新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主要依托浙江师范大学-巨化集团“含氟新材料”联合实验室、“含氟专用化学品绿色合成与应用”浙江省工程实验室、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含氟专用化学品制造与应用”工程实验室、“先进催化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浙江省“化学”一流学科(A类)等实验室和学科平台,致力于推动含氟精细与专用化学品向高端化、绿色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基地将紧扣我国含氟精细化学品与专用化学品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需求,重点突破我国高端氟化学品生产过程中的重大关键共性科学和技术瓶颈,提升我国氟化工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及竞争力。

引智基地海外团队由日本、俄罗斯、美国、荷兰、瑞士等国的10余所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10多名国际顶尖专家组成。目前,引智基地拥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和浙江省“千人计划”专家5名。

9、细胞调控与分子药物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细胞调控与分子药物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依托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细胞调控与分子药物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主要以生物工程学科为依托,着眼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发展的基本需求,在细胞调控与分子药物、生物大分子与纳米药物以及靶向药物与生物疫苗等方面开展理论及技术创新研究。引智基地汇集了来自加拿大、德国、美国等国的13名外籍顶尖专家,与我校一批科研骨干共同组成中外联合科研团队,双方将通过合作研究,大幅提升生物工程学科的创新能力,产出一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和国际水平的标志性成果,为我省乃至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10、微纳操纵与制造创新引智基地

微纳操纵与制造创新引智基地依托单位为长春理工大学:近年来,学校依托优势学科专业,整合校内资源,加大相关科研领域投入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自2010年起,学校先后获批欧盟第六和第七框架研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部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高层次跨国科研合作项目,积累了深厚的国际科研合作经验;在光电子学、纳米机器人、纳米材料、微机电系统等多个领域引进英国剑桥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美国华盛顿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来校任教及进行科研合作。与此同时,学校还通过中组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引进两名“千人计划”国际知名专家。至此,学校已经汇聚了一大批相关学科国际顶尖人才,在硕博研究生指导、青年教师队伍培养、国际联合科研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学科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学校还瞄准国际前沿领域,围绕“大光电学科体系”建设,创办IEEE 3M-Nano国际学术会议,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纳米方向中方牵头院校,在纳米操纵技术、微纳制造技术等多个研究领域跻身世界前列,成为引领学校国际化科研合作的新方向。

11、微纳器件与信息系统创新引智基地

微纳器件与信息系统创新引智基地依托单位为南京邮电大学:王永进教授领衔的“微纳器件与信息系统创新引智基地”汇聚了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欧洲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SPIE Fellow在内的一批微纳器件与信息系统领域的海外学术大师和领军人才。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Peter Grünberg教授指导科学实验

基地研究生的参赛作品获2017年“挑战杯”全国竞赛江苏省赛区特等奖

创新引智基地依托通信与信息系统江苏省优势学科、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泛在网络与健康服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江苏省Peter Grünberg 研究中心,建设了包括模拟仿真、微纳加工、物性表征、封装测试和系统集成的具有国际水准的微纳器件与信息系统研发平台。基于硅衬底氮化镓材料体系,创新引智基地率先实现了同质集成发射、传输、调制和接收器件的光电子集成芯片,发现了量子阱二极管器件发光和探测共存的物理现象,成功制备全双工可见光通信芯片,研发出面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可穿戴光电子集成芯片和光致类脑神经形态芯片,相关研究成果被Semiconductor Today作为研究亮点连续报道,并被《人民日报》、China Daily等媒体报道。创新引智基地在研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总经费超过2000万,并和海外科学家开展了密切的项目合作。例如,王永进教授和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天野浩教授共同承担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专项,开展面向深紫外波段的光子集成方面的研究工作,和香港大学蔡凯威教授共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国际合作基金项目等。创新引智基地研究生的参赛作品分获2017年“挑战杯”全国竞赛江苏省选拔赛决赛特等奖和2017年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东赛区一等奖,入围国赛,为系统培养创新型信息技术人才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南邮“微纳器件与信息系统创新引智基地”的特色工作给国家外国专家局留下了深刻印象,被认为是“地方高校招才引智工作的典范,其成功经验值得向全国推广”。

本文由薛晨晨供稿,特此感谢!材料牛编辑整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