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可充锂离子电池(LIBs)因其高能量和高功率密度、环保性以及在广泛领域的潜在应用而被认为是便携式电子设备、先进机器人技术和电动汽车最有前景的储能设备之...
目前,基于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和石墨负极的商业化锂离子电池已接近其能量密度极限(250 Wh/kg),无法进一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此外,考虑到当前与锂离子电池...
在材料科学领域,提到崔屹、陈刚、张翔、杨培东、鲍哲楠教授的名字应该没有人不知道吧。本文收录了近期发表的代表性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Science:功能材料在活...
研究背景 金属的强塑性匹配矛盾是困扰材料学界的挑战性问题,影响了超高强度金属材料在航空航天,运输,能源等支柱型工程产业的广泛应用。具有高界面密度的纳米片层金属材...
【引言】 光子上转换是一种重要的非线性反斯托克斯发光现象,在激光、显示、光伏、信息安全以及生物成像与诊疗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稀土离子是一类理想的上转换发光中...
一、导读 2005年末,Adrien Côté, Omar Yaghi及其合作者报道了基于共价键联结的纯有机网状晶态材料——共价有机框架(Covalent Or...
人物简介: 赵东元,教授,1963年6月出生于辽宁沈阳,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介孔分子筛的合成、结构和应用研究,开创了多种介孔材料合成新路...
锂金属电池(LMBs)的低容量保持能力常常被忽视,因为在研究规模的电池中通常使用过量的锂金属,这会导致人为地提高电池的循环效率。然而,对于实用的、商业上可行的电...
近年,由有机材料构成的低成本、易加工、绿色、柔性的全有机电子和能源转换器件在可穿戴智能设备、医疗器件、物联网等领域展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并激发广泛的研究兴趣。迄...
引言 在电极表面形成固态电解质界面(SEI)对于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来说至关重要。如果没有SEI,会使得锂源被不断消耗从而导致容量衰减。特别是对于硅负极来说,电极...
背景介绍: 碳纳米材料对于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纳米金刚石、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和碳量子点因其独特的电学、力学、光学、热学和化学性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金属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创建于19...
国家自然科学奖是1956年由国务院设立,颁发给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是我国自然科学领域...
背景介绍 仅经过短短二十年的发展,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极大多样性的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已经成为能源和环境相关应用的热点材料。但是大多数MOF载流子迁移率较差...
背景介绍 分离过程是化学品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目前传统精馏工艺存在能耗较高等问题。膜分离因具有能耗较低、操作简单等优势被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当前工业化的...
1、ACS Cent. Sci:室温柔性准固态可充电Na−O2电池 可充电Na−O2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超低过电位和丰富的资源而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储能设备。不幸...
Li-O2电池的性能依赖于正极的反应机理、反应产物的化学结构和形貌以及它们在测试时的时空变化,而这些所有的参数变化都取决于所选择的电解质。例如,在非质子电池中,...
一、全文速览 在光电器件微型化过程中,探究材料的尺寸大小对载流子传输特性的影响极为重要。南开大学向东教授和李跃龙副教授合作利用液态金属电极构建“电极-钙钛矿晶体...
引言: 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和效率决定了我们向低碳生活转变的进程。太阳能的热利用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性价比的,可收集全谱太阳辐射的技术,产生的清洁热能惠及多个领域,从低...
2019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美日科学家。其中包括锂离子电池领域的传奇人物——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John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