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如临大敌,一日三文:学术出版商向Sci-Hub开火


就在昨天,在最新一期的Science中,同时出现了3篇关于Sci-Hub的文章,用材料人学术组成员的一句评价:这个老牌顶刊在酸溜溜向一个88年的小姑娘开火。

三篇文章分别是:

My love-hate of Sci-Hub

Who's downloading pirated papers_ Everyone

The frustrated science student behind Sci-Hub

材料人网曾经就“Sci-Hub被封与知识的代价”发过一篇评论,现在,我们从头到尾将故事讲给大家听!

学术的“惩罚性关税”

许多学术期刊的论文非常贵,有时一篇文献的价格高达30美元,最好的方法就是从高校或者图书馆获取。倘若你正好是一枚清华学霸,发一篇paper要看900篇文献,还恰好无法免费获取资源,那这个成本是极其高的。另外,购买数据库的价格也是极高的,许多学校由于承受不了,而放弃续订。

科研人员的研究经费,大都来自于政府的支持,研究成果在发表之后,读者需要巨额费用才能获取,而下载论文以及图书馆购买数据库的费用并没有用来支持科研活动或者使论文作者本身受益。这个怪圈的逻辑困难在于:凭什么用纳税人的钱来做科研,最终获益的却是出版商?更有意思的是,很多情况下,即使论文的原作者要下载自己的文献,也需要付费。人们最初认为,这是对一些欠发达国家或者经费不足的科研机构所征收的一种“惩罚性关税”,但实际上比这要复杂的多。

推倒学术高墙——天才少年Aaron Swartz自缢

wartz

MIT的天才少年Aaron Swartz曾就推倒学术“柏林墙”作出努力,2011年,年仅24岁的他在MIT的地下室里,从MIT和JSTOR的数据库中下载了480万篇论文。

他通过自己编写的脚本程序,使得超过1300 份期刊的每一期内容均一页一页地自动跳进他的电脑。理论上,他可以下载 JSTOR 数据库里的所有内容,从而把整座“仓库”都清空。被捕后虽然他交了10万美金获得保释,但检方的指控可能让他面临50年的监禁和百万美元的罚款。

2013年1月,Aaron自杀,年仅26岁。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自杀与此案有关,但是他家人的声明表明,他们认为案件是他自杀的决定性因素。李开复指出,MIT作为过激的原告加上美国司法的问题导致了这个悲剧:1)互联网犯罪应该怎么处理?黑客盗取文件应该处分,但是50年徒刑比抢银行和一些杀人犯还要重!2)过去哈佛能原谅盖茨,AT&T没起诉乔布斯,作为创新前卫MIT却拒绝缓刑妥协,把Swartz逼上死路,3)诉讼费用让很有钱的Swartz几乎破产。

Sci-Hub的建立与“学术罗宾汉”

alexandra-elbakyan

Aaron Swartz的死引起了学术界和媒体的关注,也促进了学术界的“开放获取”运动。在Aaron Swartz被捕的同一年,Sci-Hub悄悄上线。

Sci-Hub最先的域名是www.sci-hub.org,其宗旨在于 to remove all barriers in the way of science。创建者是一名做“Alexandra Elbakyan”的22岁哈萨克斯坦女孩,出生于1988年。这个女孩具有研究生的典型特质:理想主义、勤奋努力而且非常穷。她认为期刊的“付费墙”使得学术交流封闭而抵消,因此凭借自己的计算机技术并联合一些盗版网站建立了Sci-Hub。Elbakyan通过科研工作者自愿提供的帐号,从各大学的图书馆盗取了近5000万份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免费分享。截止2016年2月,Sci-Hub共拥有800万用户和3700万次的访问量,下载量约为7000万次,全球每天从Sci-Hub上下载论文高达5.5万篇。

其工作原理非常简单,人们在Sci-Hub数据库里搜索研究论文,它会首先查找该论文是否存在LibGen上(另一个类似Sci-Hub的网站),如果LibGen上没有,Sci-Hub会通过用户分享的账户登陆出版商网站,下载该论文,并在在自己的数据库中备份一份。但Alexandra表示,她从来没有通过钓鱼邮件等方式来获取这些帐号信息。也就是说,Sci-Hub的资源会越来越多,而且背后有一大批的志愿者提供支持。

学术出版商如何看待Sci-Hub?

在昨天Science的文章My love-hate of Sci-Hub,作者表明了非营利组织编辑对Sci-Hub的态度:爱恨交加!

这个开设在俄罗斯的网站提供5000万份资源供人们免费下载,作者认为其动机是向欠发达国家提供学术资源,但是许多发达国家的人们即使有获取资源渠道,也依然求助于Sci-Hub。目前,其副作用并不明显。但是人们在Sci-Hub下载文献时,出版商无法获得文章的使用信息,作者也无法从下载数据中获得好处。图书馆无法跟踪期刊的使用数据并且可能停止购买相应数据库。当各大机构不再订阅数据库,非营利科学组织在制作期刊以及支持学术团体等方面的能力就会被削弱。其他类似此非营利组织的机构如大学出版社等,也会受到影响,因为它们都依赖数据库订阅而生存。

由于需要保证学术交流过程中的准确、连贯以及清晰等要求,即使出版商不向作者和审稿人付费,其运营仍需要成本。编辑们需要努力保证文章的质量、透明度、开放性以及完整性,确保作者的工作得到很好的报道而且读者不错过重要发现。而且随着内容的增加,世界范围内学术出版的成本在持续升高。另外,由于网络设计包含了很多媒体元素,现在数字出版物的成本和印刷版本的价格一样昂贵。

非营利学术组织非常明白让学术资源更加方便获取的重要性,也一直在努力,但是决不能通过非法渠道。作者在结尾喊出:对于那些本身有渠道,但仍然要盗取学术资源的人们,请你们想一想,是否值得因此损害一个维护科学质量和完整性的系统的活力。

爱思唯尔-维护科研生态系统还是剥削学术工作者?

2015年Elsevier在美国对Sci-Hub提起诉讼,同年10月,一家法院做出了有利Elsevier的判决。11月,Sci-Hub其主站域名和服务器关闭。但是收效甚微,由于其运营人员在俄罗斯,并不受美国法律制约,很快其备用站点开始使用,中国的分站也建立起来。从2015年11月4日主站关闭开始,其有18天的时间流量在下降。但是到了2016年2月底,其访问量就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每天超过20万次下载。

由于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很难分辨Sci-Hub对各出版商造成了多大危害。但Elsevier在2010年的报道指出,其当年的下载量为10亿次,这就意味着,Sci-hub可能盗取了其5%的流量。许多人一直担心Sci-Hub很可能像Napster之类的音乐盗版网站一样扰乱学术出版市场的秩序。

2016年1月,Elbakyan再次收到了爱思唯尔的律师函。但根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她打算不惜任何代价,保持业务正常运行。而且,Elbakyan认为自己的最终目标并不只是下载所有文章和书籍并开放获取,而是改变立法,最终使免费获取科研论文不存在任何的法律障碍。

爱思唯尔向法院起诉称,设立付费可以保护全球科研生态系统,增加论文的价值,促进同行评审,确保发表的论文达到严格的水准。但Elbakyan打破了这个体系,并且可能使其永远无法恢复。尽管Elsevier两次诉诸法律,但出版业的同行们一直认为这种做法毫无用处。Elbakyan称, 除了爱思唯尔,自己从来没有收到任何学术界的投诉。

谁在使用盗版资源?


F1.medium

Science给出的答案是:Everyone!

从2015年9月份到今年2月份,Sci-Hub提供了2800万次下载,其中中国居首位(440万次),印度其次(340万次),伊朗居于第三(260万次),俄罗斯第四,美国第五,随后是巴西、埃及、突尼斯、印度尼西亚、摩洛哥等。数据表明,并不是只有欠发达国家使用这个网站,有四分之一的请求来自于34个世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成员,这些国家最富有,而且获取资源的渠道最多。还有,一些对Sci-Hub使用最多的地区就是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大学。

F2.medium

哪个出版商的资源被下载最多呢?是Elsevier,仅仅在最近一周,Sci-Hub就提供了50万次的相关下载。数据来源于Sci-Hub的创始人 Alexandra Elbakyan。

为什么各出版商如此害怕Sci-Hub?因为它的使用方式非常简单,只要你知道文献的标题或者 DOI,就极有可能下载到全文,比谷歌学术还要方便很多。我们在使用Google Scholar检索文献时,只能找到相应的出版网站,无法直接下载资源。而且其资源非常丰富,远超一般的高校的图书馆。正因为又如此优势,许多本来有资源的读者在下载文献时,不通过数据库或图书馆,而是直接求助Sci-Hub。

Sci-Hub有多少用户呢?其下载请求来自于300万个IP地址。但是实际访问人数远超这个数,因为一些学校里,很可能有成千上万人使用同一个IP。除了南极洲外,每个大洲都有它的用户。用户群遍布2.4万个城市,其中德黑兰最多,访问次数高达1270万次。其中许多下载还是通过镜像网站,这么说来,伊朗的下载量很可能是比这个数值要高出5到6倍。在美国和欧洲,Sci-Hub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学术研究人员的工作地。在过去6个月中,纽约的下载量为7.4万次,哥伦布市的下载量为1.9万(其人口数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

Sci-Hub路在何方?

Elbakyan表示Sci-Hub会一直走下去,她已经设置了保险系统来保证它的运营,另外用户的捐助足够维持服务器的花费。此外,所有的5000万份资料已经被别人复制多次,这些资源已经没必要再从高校图书馆下载了。

数据显示,Sci-Hub的爆发性增长已经完成。Elbakyan表示她数据库中没有包含的文献只占总资源的4.3%,如果使用志愿者提供的帐号密码登陆下载,这个差距将会继续缩小。但是,出版商和图书馆一直在更新登录认证,这就需要她和支持者们更加努力。

Elbakyan本身的境遇并不好,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她的神经科学研究已经搁置。Elsevier不仅在控告她侵犯版权,还有控告她有黑客行为,而且还可能面临百万美金的赔偿。她承认自己很可能随时因为黑客行为被逮捕, 就像Aaron Schwartz。

对于学术开源,我们在材料人文献检索交流群(群号:410109144)中进行了投票

问题为:面对非营利科学组织对Sci-Hub的指责,你的态度如何?

有95名群友参与了投票,有76人表示“坚决支持Sci-Hub,学术应该开源”,17名群友表示“应该是可持续性的学术开源,Sci-Hub具有掠夺性”,另外各有一名群友选择了“Sci-Hub属于盗版行为,应该完全抵制”和“其他”。投票结果表明,大家对出版商高价售卖学术资源表示不满,关于知识的代价,您怎么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