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晏成林Nano Lett.:准固态锂硫电池中,吐温聚合物与锂/电解质界面的相容性


【引言】

锂电池具有高的能量密度方面,在能源器件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因为Li/电解质界面差,Li+的电导率低和Li枝晶生长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固态锂金属电池的应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本文发现一种新的聚合界面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固态锂硫电池的产业化发展。

【成果简介】

近日,中国苏州大学晏成林(通讯)作者等人研究了在活性锂上连接聚山梨酸酯(吐温-20),进而获得高Li+电导率和相容性聚合物界面层。因为Li(TG-Li)中的氧乙烯基团提高了离子电导率和Li/电解质界面的相容性,获得超过1000个循环的超电势和稳定的固态锂电池。因此,含有基于聚环氧乙烷TG-Li的固态锂硫电池,在0.2C(1C = 1675 mAh g-1),500圈和2℃下,其高循环可逆容量为1051.2 mAh g-1。同时,随着Ar+溅射深度的增加,硫原子浓度的降低,说明在长期循环后,聚合物界面层也能很好地抑制Li表面上的多硫化物还原成Li2S/Li2S2。相关成果以Use of Tween Polymer To Enhance the Compatibility of the Li/Electrolyte Interface for the High-Performance and High-Safety Quasi-Solid-State Lithium–Sulfur Battery”为题发表在Nano Letters上。

【图文导读】

1 吐温连接锂的示意图及性能计算图

(a)吐温连接锂的示意图;

(b)DFT计算烷基链分别与Li2S8,Li2S6的亲和力,评估烷基链和多硫化物的抗性图。

2 LiTG-LiLi嵌入/脱出前后的性能和结构表征图

(a)裸Li和TG-Li中Li的嵌入/脱出行为机理示意图;

(b)在25℃下,电流密度为0.5 mA cm-2时,裸Li箔对称电池和TG-Li对称电池的电压分布图;

(c)嵌入/脱出前,裸Li的截面SEM图像;

(d)嵌入/脱出50次后,裸Li的截面SEM图像

(e)嵌入/脱出前,TG-Li的截面SEM图像;

(f)嵌入/脱出50次后,TG-Li的截面SEM图像。

3 Li//STG-Li/S电池的原位XRD和压力随时间变化图

(a)原位XRD观察示意图;

(b)在0.3 C下,裸Li//S电池首圈充放电的原位XRD等高线图;

(c)TG-Li//S电池首圈充放电的原位XRD等高线图;

(d)裸Li//S电池中的Li2S相的XRD转变谱图;

(e)TG-Li//S电池Li2S相角度的XRD谱图;

(f)裸Li//S和TG-Li/S电池随时间变化的压力测试图。

4 Li//STG-Li/S电池的性能图

(a)裸Li//S和TG-Li/S电池的倍率性能图;

(b)在PEO基电解液中,TG-Li负极的倍率性能图;

(c)不同扫速下,TG-Li的CV曲线图;

(d)是(c)计算所的Ipν1/2图;

(e)在1 C下,裸Li//S和TG-Li/S电池循环50圈前后的阻抗图;

(f)在1 C下,裸Li//S和TG-Li/S电池循环150的性能图;

(g)在500 μA cm−2下,硫负载量为2.8和4.9 mg cm-2的TG-Li/S电池的循环性能图;

(h)在2 C下,TG-Li/S电池的比容量和库伦效率图。

5 TG-Li负极的成分分析图

(a)Ar+离子溅射蚀刻TG-Li负极不同深度处的XPS谱图;

(b)Li 1s的XPS深度剖面图;

(c)不同刻蚀深度S 2p的XPS谱图;

(d)刻蚀深度为0 nm的TG-Li电池中,S 2p的XPS谱图;

(e)刻蚀深度为1500 nm的TG-Li电池中,S 2p的XPS谱图;

(f)刻蚀深度为3000 nm的TG-Li电池中,S 2p的XPS谱图;

(g)随着蚀刻深度增加,TG-Li负极上的Li,S和C的原子浓度图;

(h)是(g)硫浓原子度的放大图。

【小结】

本文在活性锂上,构建了具有高离子电导率的稳定聚合物界面层,实现Li负极与固体电解质之间的良好相容性。通过DFT计算得到发现,聚合物层中的烷基链的活性接近金属锂,可以避免聚硫化物沉积,从而防止锂-硫电池中,多硫化物和锂之间的反应。同时,该界面层能够有效地抑制Li枝晶生长,防止TG-Li负极的低过电位。值得注意的是,TG-Li可以通过抑制电解质的分解,改善电池的安全性。聚合物层和相容的Li/电解质界面的高电导率,使固态Li-S电池,在0.2 C时,具有1051.2 mAh g-1的高可逆容量;在500圈的循环中,每个循环保持率98.4%,每个循环仅有0.058%的低递减率。在充放电100次后,采用Ar+离子溅射法,研究界面层不同深度处的S 2p的XPS谱图,发现随着Ar+溅射深度的增加,硫原子浓度减少,表明聚合物层能够阻止多硫化物扩散到锂表面。。

文献链接:Use of Tween Polymer To Enhance the Compatibility of the Li/Electrolyte Interface for the High-Performance and High-Safety Quasi-Solid-State Lithium–Sulfur Battery(Nano Letters, 2018, DOI: 10.1021/acs.nanolett.8b01882)。

欢迎大家到材料人宣传科技成果并对文献进行深入解读,投稿邮箱tougao@cailiaoren.com

材料人投稿以及内容合作可加编辑微信:cailiaokefu。

材料牛专注于跟踪材料领域科技及行业进展,这里汇集了各大高校硕博生、一线科研人员以及行业从业者,如果您对于跟踪材料领域科技进展,解读高水平文章或是评述行业有兴趣,点我加入材料人编辑部

材料测试,数据分析,上测试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