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罗云波&许文涛团队ChemCommun内封面文章:基于核酸纳米阶梯和氧化石墨烯的Hg2+非酶恒温快速检测技术


【引言】

Hg2+是一种全球性重金属污染物,实现Hg2+的快速、灵敏检测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同其他金属离子一样,Hg2+的检测方法也经历了由仪器分析到传感器检测的过程。传统的仪器分析法例如原子吸收/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和质谱法等在灵敏度和准确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昂贵的设备和繁琐的样品处理过程使其难以广泛应用。

传感器检测法可弥补仪器分析法的不足,具有简单、快速、不需要大型仪器等优势。近年来,基于功能核酸和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Hg2+等重金属离子的快速检测上。这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信号转导,重金属离子的化学信号作为信号输入,在核酸、小分子、电化学材料、金属纳米粒子和蛋白酶等的辅助下可以被转化为其他信号被输出,例如光学信号和电化学信号等。但是大多数基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会涉及分子修饰或一些需要依赖蛋白酶的过程。因此,仍需要更简单、更直接的传感器方法以实现Hg2+的快速检测。

【 成果简介】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罗云波教授和许文涛副教授(共同通讯作者)团队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Mercury nanoladders: a new method for DNA amplification, signal identifica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the detection of Hg(II) ions”的文章,建立了一种基于Hg2+纳米阶梯氧化石墨烯(GO)纳米材料的Hg2+快速检测的方法。Hg2+纳米阶梯是建立在DNA超夹心结构上的一种新的核酸结构。本研究依靠T-Hg-T结构对超夹心DNA进行了改造,形成一种Hg2+拉力诱导的新型Hg2+纳米阶梯结构。这种新型Hg2+依赖型组装元件,辅以荧光基团修饰辅助,除信号放大的作用外,可以作为Hg2+的靶标分子识别和信号转化元件。

研究表明,GO的大π共轭结构和DNA中的碱基具有很强的π-π相互作用,因而单链DNA可以高效吸附在GO的表面,但对于双链DNA,由于具有芳香结构的碱基处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内侧,外侧带负电性的磷酸骨架对其有屏蔽作用,使其与同样带负电性的GO彼此发生静电排斥,所以双链DNA不能被稳定的吸附在GO表面。利用GO对单双链吸附能力的差异性质,结合荧光素分子与GO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建立了“turn-on”型荧光传感器。在无Hg2+存在的情况下,没有Hg2+的诱导,不能形成T-Hg-T结构,纳米阶梯不能形成,GO将淬灭标记有荧光分子的单链引物的荧光信号。在Hg2+存在的情况下,Hg2+可以成功诱导纳米阶梯的形成,GO不能淬灭生成的纳米阶梯上的荧光分子的荧光信号,实现Hg2+的快速高灵敏检测。与以前报道的技术相比,Hg2+纳米阶梯-GO传感器能够在40 min之内实现Hg2+的定量检测。

 【图文导读】

 图1. Hg2+纳米及GO的表征 

(a)用圆二色谱(CD)表征有无Hg2+时Hg2+ 纳米阶梯二级结构的变化,其中蓝色的曲线代表没有Hg2+存在;红色的曲线代表有Hg2+存在;绿色的曲线代表Tris-HCl Buffer。

(b)GO在原子力显微镜(AFM)下的表征,标尺500nm。

 图2. Hg2+纳米阶梯缓冲液优化

(a)缓冲液种类优化;

(b)Tris-HCl Buffer 中Tris含量优化;

(c)Tris-HCl Buffer 中NaCl含量优化;

(d)Tris-HCl Buffer 中Mg2+含量优化。

图3. Hg2+纳米阶梯孵育时间及引物P1浓度优化

(a-d)GO对不同孵育时间、不同浓度引物P1搭载的纳米阶梯10 nM (a) 20 nM (b) 50 nM (c)和100 nM (d)的荧光淬灭效率曲线图,其中蓝色的曲线代表P1+ P2;红色的曲线代表P1+ P2 +Hg2+,;绿色的曲线代表P1 +T1。

图4. Hg2+的定量与特异性分析

(a)Hg2+纳米阶梯-GO传感器检测区间及标准曲线;

(b)Hg2+纳米阶梯-GO传感器特异性分析。

【小结】

(1) 本研究通过引入功能核酸材料Hg2+纳米阶梯,结合纳米材料氧化石墨烯(GO),建立了能够在无酶、恒温条件下实现Hg2+定量检测的生物传感器。

(2) 通过对Hg2+纳米阶梯序列、缓冲环境、引物浓度等因素的调整和优化,论证了Hg2+纳米阶梯结构相较于传统双链结构在GO体系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论证了搭载Hg2+纳米阶梯的必要性。

(3) 该生物传感器实现了Hg2+的快速检测,检测时长40 min。定量检测限为1.5 nM,检测区间为0~20 nM,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且能够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文献链接:Mercury nanoladders: a new method for DNA amplification, signal identifica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the detection of Hg (II) ions (Chem. Commun., 2018, 54, 8036, DOI: 10.1039/c8cc03851a)

【通讯作者及团队简介】

罗云波教授: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农业部质量安全专家组委员,中国园艺学会园艺产品采后分会理事长,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副理事长,农产品贮运保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食品学会理事,北京食品协会副主席,全国高校食品学院院长联谊会会长。现任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北京)副主任,农业部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北京)工作常务副主任。

长期从事食品安全控制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在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安全检测新技术与装备研究、农产品采后质量保持与安全控制、食品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发表SCI论文140篇,其中IF 5.0以上的20篇;获得发明专利1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作为核心专家参与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程、农产品风险评估工程的顶层设计;对我国食品及农产品安全监管工程的科技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

许文涛副教授:现任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食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农业部农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副主任,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北京)副主任。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等称号。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荣获授权国家专利19项,出版英文专著3本。

近5年,针对不同食品安全风险因子检测方法各异现象,将功能核酸修饰在金纳米材料表面,利用功能核酸将各种风险因子信号统一转化为核酸信号,提出功能核酸统一化快检思路,建立功能核酸数据库,搭建功能核酸和金纳米材料为基础的食品安全快检技术体系,发表相关论文56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8篇(代表性的有: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18,117: 75-83;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7, 9(46): 40671-40680;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18,54, 8036-8039;Analytical chemistry, 2018, 90(9): 5586-5593;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18, 260: 870-876.)。

本文由dongxiaomai供稿,材料牛整理编辑。

欢迎大家到材料人宣传科技成果并对文献进行深入解读,投稿邮箱tougao@cailiaoren.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