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ical Reviews:朱广山课题组发表多孔芳香骨架(PAFs)最新综述


日前,东北师范大学(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朱广山教授课题组在《Chemical Reviews》上发表综述论文《Porous Aromatic Frameworks (PAFs)》(Chem. Rev. 2020, 120, 16, 8934–8986)。该杂志为美国化学学会旗下的顶级综述类期刊,属于化学化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之一,2019年其影响因子为54.301。团队成员田宇阳副教授为第一作者,朱广山教授为文章的通讯作者。

多孔芳香骨架(PAFs)是由朱广山教授在世界上首先提出、定义并成功制备的一类新型多孔材料,其结构中含有通过碳碳键连接的刚性芳香基单元。由于其特有的芳香基单元组成和碳碳键连接,PAFs显示出优异的稳定性,结构和功能的可设计性,以及超越大多数多孔材料的超高比表面积,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储氢、温室气体捕获、催化、海水中提取铀等多个重要工业应用领域。过去十年中,朱广山教授一直致力于解决传统多孔材料面临的可设计性与实际应用条件下的稳定性这两个重大挑战,从事PAFs材料的设计合成和应用研究,先后报道了百余种多孔芳香骨架材料,在国内外享有重要的研究影响力。国内外同行也进行了广泛的跟踪研究,报道了大量关于多孔芳香骨架材料的研究进展。目前,多孔芳香骨架材料已经成为多孔材料领域的一类典型代表,为多孔材料的多功能应用提供了优秀的平台。

综述以该课题组近年来在多孔芳香骨架材料的原创性研究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为基础,回顾了多孔芳香骨架材料的发展历程,阐明了多孔芳香骨架材料相比于传统多孔材料的独有性质,以及由于这些特性产生的多孔芳香骨架材料的独特优势,并在综述中详细介绍了多孔芳香骨架材料的设计思想和合成方法,深入探讨了通过定向设计指导材料合成与应用的新材料合成思想,总结了多孔芳香骨架材料在吸附、分离、催化、传感、海水提取铀、医疗和新能源等功能材料领域的重要应用及主要优势,剖析了多孔芳香骨架材料研究中存在的挑战,并对未来多孔芳香骨架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hemrev.9b00687

朱广山教授简介:

朱广山,男,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学院院长,多酸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民盟中央委员。2014年起,担任《Science China Materials》、《化学学报》、《中国化学快报》编委。是国际知名期刊Matter及ACS Central Science的顾问委员会成员(Editorial Advisory Board)。研究工作涉及吸附分离导向的多孔芳香骨架(PAFs)的设计合成及先进功能应用,多孔支撑膜的制备及其气体分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设计合成以及纳米孔材料药物传输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un.、Adv. Mater.等国内外杂志发表研究论文390余篇,H-Index为65,出版英文专著1部,获得国内授权专利20余项。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面上项目、国际合作等)、省部级项目等10项以及973项目子课题2项。

本文由东北师范大学朱广山教授课题组供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