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领衔 创刊半年 八个院士给它写综述


Aggregate(中文名聚集体)是由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大湾区华南理工大学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wiley出版社三方合作创办的新期刊。唐本忠院士担任主编。Aggregate收录的文章领域十分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材料的合成与表征、纳米科学、金属有机框架、超分子自组装、光电子器件、能源材料、生物传感与成像等等。

Aggregate于2020年10月正式上线,目前已有两期。虽然目前Aggregate收录的文章还很少,但已经有八位院士在Aggregate上发表文章。相信Aggregate的未来是值得期待的,如果你看好它,可以文章投起来了!

1.李玉良:分子内电荷转移分子的自组装和可调光学性质

由于有机小分子的自组装形成的晶体聚集体由于其可控的形态和功能化而在许多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化合物的优势使其具有自组装成各种尺寸的晶体微结构的能力,从而成为实际应用中高级材料和智能微型器件的潜在候选者。在这篇综述中,作者总结了其团队中功能性ICT分子自组装微结构近十年来的最新进展。文章充分讨论了在涉及溶剂的工艺中影响微结构制造的因素,还描述了由自组装行为引起的不同光学性质。文章试图给出功能微结构工程中的结构-属性关系的观点,并阐明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文献链接:

Self-assembly and tunable optical properties of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molecules.

(Aggregate, 2020, DOI:10.1002/agt2.6)

2.唐本忠&王东:AIE闪耀生物医学领域

近年来,涉及诊断学和治疗学的巧妙结合的诊疗学,因为它为现代个性化和精密医学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机会,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出色的荧光性能,易于加工和功能化,提高的光敏效率以及易于构建的多模态理论体系,具有聚集诱导发射(AIE)特性的荧光团在其领域中显示出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见证了无数重大突破和最新进展。这篇综述着重介绍了AIE发光剂(AIEgens)在疾病治疗学中的巨大的聚集优势,主要涉及诊断成像(荧光和室温磷光),治疗干预(光动力疗法)以及基于实验构建多模态治疗学的可行性。此外,从通过引发聚集形成设计高效AIE活性治疗药物的相应策略方面,总结了疾病治疗学中AIEgens的最新和先进发展。此外,进一步总结了对这一领域当前挑战和未来观点的讨论。

文献链接:

Aggregation-enhanced theranostics: AIE sparkles in biomedical field.

(Aggregate, 2020, DOI:10.1002/agt2.7)

3.樊春海&沈建磊:DNA纳米结构编码的荧光条形码

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各种生物分析物的鉴定和区分催生了基于荧光条形码的检测和成像。具有出色的结构可编程性,寻址能力和近原子结构准确性的DNA纳米结构已成为通过精确控制染料数量,相对距离和组成来开发荧光条形码的通用平台。已经构建了各种具有可区分的光谱颜色,几何形状和数字化荧光强度的DNA荧光条形码,并在生物成像,多重生物测定和信息安全领域中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在这篇综述中,作者首先总结了自组装DNA纳米结构的技术现状。接下来,综述了利用DNA纳米结构开发荧光条形码和DNA模板荧光团的光物理性质。最后,讨论了DNA荧光条形码在生物传感和成像中的应用,以及DNA纳米结构工程荧光条形码的挑战和前景。

文献链接:

DNA nanostructure-encoded fluorescent barcodes.

(Aggregate, 2020, DOI:10.1002/agt2.8)

4.于吉红:发光防伪

发光防伪源自发光材料在各种外部刺激(例如激发光,化学试剂,热和机械力等)和发光寿命的调节下易于改变的发光行为,在防止发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不同法规条件下防伪标签的变化数量,可以将发光防伪分为从初级到高级三个等级:单级防伪,双层防伪和多级防伪。本文综述了发光防伪技术的最新进展,并探讨了各种因素对防伪标签的调控。最后,提出了现存的问题,未来的挑战以及可能的发展方向,以实现轻便,快速,低成本,环境友好,难以复制的高级发光防伪技术。

文献链接:

Luminescence anti-counterfeiting: From elementary to advanced.

(Aggregate, 2020, DOI:10.1002/agt2.15)

5.刘斌:纳米粒子作为光声脑成像的造影剂

由于其在超声成像的深层渗透和高分辨率的荧光成像方面的优势,光声(PA)成像已成为一种有前途的技术,可用于实时检测和诊断与脑相关的病变。这篇综述总结了纳米颗粒作为造影剂的最新进展,这些纳米颗粒是专门设计用于脑肿瘤,脑血管疾病和其他与脑相关疾病的PA成像的。文章讨论了用于大脑相关疾病诊断的高性能PA造影剂的五个设计考虑因素,其中包括(1)在NIR或NIR-II窗口中的强吸收,(2)良好的生物相容性,(3)高的光热转换效率,(4)精确的纳米结构控制,以及(5)特定的靶向能力。文章最后讨论了开发更强大和通用的造影剂以增强PA成像的挑战和前景。

文献链接:

Nanoparticles as contrast agents for photoacoustic brain imaging.

(Aggregate, 2021, DOI:10.1002/agt2.26)

6.王东&谢毅:通过无机纳米材料和聚合物纤维混合聚集的新型气凝胶的最新研究进展

气凝胶是具有超高孔隙率,超低密度和导热性的纳米多孔固体材料,被认为是当今最有前途的高性能绝缘材料之一。但是,传统的纯无机气凝胶(即,二氧化硅气凝胶)表现出固有的结构脆性,使得它们的加工和处理困难,并且它们的制造成本较高,这限制了它们的大规模实际应用。最近开发的基于聚合物纳米纤维的气凝胶具有超低的导热性和密度,出色的弹性以及可设计的多功能性。更重要的是,一维聚合物纳米纤维被直接用作构建模块,以通过无胶凝过程构建气凝胶网络。这极大地简化了气凝胶的制备过程,从而为大规模气凝胶应用带来了机会。无机纳米材料和聚合物纳米纤维的聚集被认为是获得高度灵活,易于获得的多功能复合气凝胶的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策略。因此,本综述总结了通过无机纳米材料和聚合物纤维的混合聚集来隔热的新型气凝胶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这些气凝胶的主要加工路线,多孔微结构,机械性能和热性能以及应用。此外,本文还讨论了这些气凝胶在绝热应用中面临的各种未来挑战。

文献链接:

Recent advances in novel aerogels through the hybrid aggregation of inorganic nanomaterials and polymeric fiber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Aggregate, 2021, DOI:10.1002/agt2.30)

7.李永舫: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光敏层的形态优化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具有重量轻,解决方案成本低廉的优势,并且可以制造为柔性和半透明的器件,这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前途的光伏技术。OSC的光敏层由作为供体(D)的p型有机半导体和作为受主(A)的n型有机半导体的混合物组成。具有D/A纳米级聚集和正面π共轭堆积以及D/A互穿网络的有源层的形态对于实现OSC的高光伏性能至关重要。因此,已经致力于控制和优化有源层的形态。这篇文章集中于通过溶剂/固体加工添加剂进行的形态控制以及通过热退火和/或溶剂蒸气退火进行的后沉积处理的形态优化,它们已被广泛采用并在优化形态方面显示出有希望的积极作用。给出并讨论了代表性的例子,以了解沉积后处理在调整形态方面的基础。深入研究后沉积处理和添加处理对形态优化的作用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实际有机光伏应用的形态优化。

文献链接:

Morphology optimization of photoactive layers in organic solar cells.

(Aggregate, 2021, DOI:10.1002/agt2.31)

8.田禾&梅菊:用于生物成像的可酶激活的光学探针的最新进展

酶是必不可少的生物元素,在许多关键的细胞事件和生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酶活性的失调广泛地发生在从炎症到神经退行性疾病再到肿瘤的许多疾病中。分子成像技术可以准确,无创地观察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不同级别的感兴趣的生物分析物/生理过程。在各种成像方式中,光学成像因其高灵敏度,出色的时空分辨率,实时模式和便捷的可访问性而脱颖而出。各种与疾病相关的酶可以特异性激活的光学探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与“始终开启”的对应物相比,被酶激活的“开启”成像探针具有较高的靶与背景比,显着提高的特异性以及显着提高的灵敏度,因此有望在早期阶段对疾病进行精确诊断。在此,简述了通过酶可用于生物传感和生物成像的光学探针的最新进展,重点是其分子设计,工作机制和生物医学应用。此外,还指出了一些重要的前景和目前面临的挑战,即要充分利用酶激活探针在生命科学中进行精确,高效的治疗学的潜力,有望为新一代治疗学的发展激发新的见识。

文献链接:

Most recent advances on enzyme-activatable optical probes for bioimaging.

(Aggregate, 2021, DOI:10.1002/agt2.32)

本文由tt供稿。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材料人网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kefu@cailiaoren.com。

欢迎大家到材料人宣传科技成果并对文献进行深入解读,投稿邮箱: tougao@cailiaoren.com.

投稿以及内容合作可加编辑微信:cailiaorenVI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