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基于磷质子穿梭的高效、快速氮还原为氨


【引言】

合成氨工业作为人类发展的基石,实现零碳排放生产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明确而具有可行性目标。目前采用的哈伯-博世法(Haber-Bosch)合成氨时,其反应器通常需要连续运行以防止催化剂损坏,与可再生电力供应的波动性质不相容。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固氮工艺,该工艺直接在小型且坚固的电解装置中使用可再生电力。该技术将与规模较小的分布式生产设施兼容,对基础设施和资本要求的要求较低。在这方面,电化学氮还原反应(NRR) 作为一种在比N2和H2直接反应所需的温度和压力低得多条件下,直接将N2还原为NH3的方法,已经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在NRR的研究模式中,锂介导的NRR过程目前似乎是在氨产率方面最有前途的方法。不幸的是,锂介导的N2电还原的性能在过去30年中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据报道,在50 bar的N2压力下,氨的产率约为2至4 nmol s-1 cm-2。法拉第效率最多只有60%,通过电流的很大一部分正在产生副产品,例如氢化锂(LiH)和H2。限制锂介导NRR体系性能和寿命的一个因素是参与反应的质子源的化学性质。电解液中的质子穿梭物如果不在过程中被消耗,就必须在电池中完全回收。

【成果简介】

近日,在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Douglas R. MacFarlane教授和Alexandr N. Simonov教授共同通讯作者)团队等人带领下,引入了一种磷盐作为质子穿梭。该盐还提供了额外的离子电导率,在0.5 bar氢气和19.5 bar氮气下的20 h实验中,NH3的产生速率为53±1 mmol/s/cm2,法拉第效率为69±1%。实验证明可以连续运行3天以上。相关成果以题为Nitrogen reduction to ammonia at high efficiency and rates based on a phosphonium proton shuttle发表在了Science

 【图文导读】

图1 H2和N2持续电合成氨的示意图

阴极过程包括将Li+还原为金属锂,与N2快速反应生成Li3N,Li3N质子化释放目标产物NH3。质子载体为磷离子,磷离子在去质子化状态下形成叶立德结构;这个循环到阳极,在那里通过与H2氧化产生的H+反应再生回到磷的形式。

2 磷质子载体的化学去质子化和再质子化循环

(A)四氢呋喃溶液中[P6,6,6,14]+离子及其31P核磁共振谱,在32.9 ppm处出现峰值。

(B)阳离子与Li3N反应形成叶立德,导致阳离子峰几乎完全消失,并在9.3 ppm出现一个新的叶立德峰。

(C)用乙酸处理后通过再质子化重新形成阳离子时,32.9 ppm峰得到恢复。标有星号的峰对应于校正到-6ppm的PPh3外标。实验在24°±2°C, 0.1 M [P6,6,6,14][eFAP]四氢呋喃溶液中进行的。

3 锂介导的NH3电合成的电化学分析和指标

(A) P(N2) = 20 bar时,0.1 M [P6,6,6,14][eFAP](蓝色)或0.17 M C2H5OH(红色)存在下的循环伏安(扫描速率0.020 V s-1)。

(B)在P(N2) = 20 bar时,E=-0.75 V vs. Li0/+的恒定电位下的电流密度与时间相关性(计时安培图)的重现性。

(C,D) P(N2) = 20 bar时(C)的电位和E =-0.75 V vs. Li0/+时(D)的N2压力对2h内氨产率和法拉第效率的影响。

 4 N2和H2的长期氨电合成

(A) NH3产率(蓝色)和生产过程的法拉第效率(橙色)与时间的关系;蓝虚线表示线性拟合,表示恒定速率为53.7±0.4 nmol s−1 cm−2

(B)在-22.5 mA cm-2的恒定电流密度下,电池总电位Ecathode-Eanode(绿色),负极(粉红色)和正极(蓝色)的电位曲线。

结论

综上所述,改变磷盐阴离子的化学性质也可能影响系统的运行方式,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打开空间。同样重要的是未来对系统关键部件的质量传输进行优化,包括在电池中的质子穿梭,其中氮气被提供给集成到合适的电解质-电极组件中的气体扩散电极。这些观察结果为未来的发展开辟了广泛的可能性,,当与适当的工程技术相结合时,使绿色氨和化肥的电化学合成工业途径的前景更加接近。

文献链接:Nitrogen reduction to ammonia at high efficiency and rates based on a phosphonium proton shuttle(Science,2021,DOI:10.1126/science.abg2371)

本文由木文韬翻译,材料牛整理编辑。

欢迎大家到材料人宣传科技成果并对文献进行深入解读,投稿邮箱tougao@cailiaoren.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