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分流职工 钢铁企业还真是蛮拼的


Fired Caucasian businessman carrying personal belongings

最近,钢铁行业最大的新闻应该属于“中央千亿资金,分流安置钢铁煤炭行业180万名职工”。其中,50万钢企职工需要安置,大约占全行业钢铁主业从业人员的六分之一。如何安置分流如此人数庞大的职工,也成为钢企当前重大任务。

根据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介绍,具体的安置渠道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鼓励企业挖掘现有潜力,在本企业内部来安置职工,也就是说企业依靠现有的场地、设施、技术开辟新的就业岗位,能让分流出来的职工在本企业继续就业。

第二方面,促进转岗就业创业。对需要离开本企业的职工,启动就业扶持计划,在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

第三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实行内部退养,也就是说距法定退休年龄五年以内,职工本人自愿,企业同意,可以实行内部退养。

第四方面,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对不能实行市场就业的困难职工,政府将开辟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

但很显然,人社部提出的第一种方案,本企业内部能够安置的员工只是少数(分流的是钢企的主业)。而第四种方案,靠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能够安置的也很少。

只有第二种、第三种是企业常见分流方案。

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大国企的分流方式就显得“各具特色”了。

最具特色的当属武钢。早在数年前开始,武钢就开拓了养猪、养鸡、种菜、物流等业务,分流员工。去年9月,武钢集团陆续派遣300余名职工,去其他企业或单位就任协警、保安和物业等岗位。

今年1月26日,八一钢铁注册成立了保安服务公司,招聘数百名有意转岗的八一钢铁员工。

除了保安公司,八一钢铁还开设了家政月嫂服务培训班,面向女职工进行培训,保障职工在转岗分流、安置就业以及创业过程中具有一技之长。此外,八一钢铁还新成立了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计划承接一些国内外工业运营服务项目,提供新的人员分流岗位。

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也在对全厂1.6万名职工进行分流。据媒体透露,攀成钢为职工分流提供了五种渠道:一是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二是内部竞争上岗;三是内部退养;四是短期轮岗息工;五是在攀钢内部其他单位转岗安置,或在转型升级新开发项目提供的岗位里分流安置、劳务输出。

去年12月28日,杭钢集团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半山钢铁基地转型升级职工分流安置方案》。杭钢股份本级在册员工4767人,分流4696人,分流比例高达98.5%。而在媒体报道中,杭钢股份大部分分流员工选择的是买断工龄,下岗再就业。

在所有分流方案中,买断分流(买断工龄下岗)的的成本最高。据全联中小冶金企业商会原名誉会长赵喜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已经开始裁员的钢铁企业通过买断分流,平均每人成本在13万元。

因此,不少国企尽量避免买断这种方式分流。

不管哪种方法,国企在分流上的努力还是值得赞赏的。至少比那些亏损跑路的老板要强太多了。

材料牛编辑根据国内媒体报道整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