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级吸附-催化双位点构筑锂硫电池


一、【导读】

锂硫电池(LSBs)虽然具有高理论比容量和能量密度,但受限于由可溶性中间体多硫化锂(LiPSs)引起的穿梭效应以及其较慢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LSBs的循环稳定性目前仍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引入对LiPSs具有吸附-催化作用的电催化剂有望大幅提高LSBs的循环寿命,但根据Sabatier原则可知,催化位点对反应物的吸附强度不应过强,否则会毒化位点从而导致催化活性的降低。因此,只具有单一活性位点的电催化剂难以满足复杂的LiPSs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吸附-催化要求。异质结构催化剂能够提供多种活性位点,LiPSs优先吸附于吸附剂表面,而后迁移至催化剂表面完成催化转化。然而,目前仍缺乏通过原子尺度上的结构调控,对单一材料表面的吸附-催化双活性位点进行优化设计的深入研究。

二、【成果掠影】

近日,苏州大学张亮教授课题组对尖晶石型氧化物进行了针对性设计,以Fe3O4为框架,先后引入Co3+和Mn3+,利用不同阳离子对不同位点的亲和性差异,选择性地将Co3+引入四面体位点(Co3+Td),Mn3+引入八面体位点(Mn3+Oh),成功构建了不对称的Mn3+Oh-O-Co3+Td结构。Mn3+Oh-O-Co3+Td结构中的超交换作用同时优化了Co3+Td和Mn3+Oh的电子结构,后续引入部分Se取代激活了整体的自旋电荷转移动力学。Co3+Td位点对LiPSs具有更强的吸附作用,Mn3+Oh位点能够有效实现LiPSs的催化转化,从而在原子尺度上实现了LiPSs在表面的连续吸附-催化过程。该研究成果以“Cooperative Catalysis of Polysulfides in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through Adsorption Competition by Tuning Cationic Geometric Configuration of Dual-active Sites in Spinel Oxides”为题发表在知名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

三、【核心创新点】

本研究在尖晶石型氧化物中构建的Mn3+Oh-O-Co3+Td协同位点,能够在催化剂表面临近位点上对LiPSs进行连续吸附-催化。这一方法通过在原子尺度上对活性位点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了对电催化剂电荷、自旋、轨道构型等性质的调控,为LSBs多功能催化剂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四、【数据概览】

图1 MnOh-O-CoTd位点的设计思路,及MnOh和CoTd位点的自旋轨道分裂、空间自旋密度、PDOS等示意图 © 2022 Wiley-VCH

图2 CoFeMnO YSNCs和合成过程、结构表征及电子转移示意图 © 2022 Wiley-VCH

图3 LiS*中间体与Co3+Td和Mn3+Oh位点3d轨道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 2022 Wiley-VCH

图4 S@CoFeMnO/Se YSNCs电极在锂硫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 © 2022 Wiley-VCH

图5 CoFeMnO YSNCs表面的LiPSs连续吸附-催化示意图 © 2022 Wiley-VCH

五、【成果启示】

本研究将针对LSBs催化剂中的吸附-催化双位点设计方案优化至了原子尺度,在此基础上可通过对活性位点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等性质进行进一步精确调控,对LSBs等多步复杂催化体系中的构效关系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揭示反应机理,从而开发出满足实际应用的LSBs催化剂。

原文详情: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216286

本文由MYu供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