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宣布明确的撤稿三准则并不再发表Reports


一、导读

真是说什么就来什么!

笔者前几天还寻思,距离Nature宣布取消“Letter”而只发表“Article”已经过去3年多,Science怎么还不变革?

这不,2023首期的Science就宣布了两大改革!

 

 

二、Science两大变革

 

 

在这篇最新的社论中,Science的编辑们并不是简单的直接抛出即将做出什么改革,而是首先介绍了前不久的一项重大科学突破。2022年末,美国能源部召开的发布会上宣布,人类首次实现了激光核聚变点火,即采用激光输入2.05 兆焦的能量后,输出了3.15兆焦的核聚变能,实现了真正的聚变“点火”。众多媒体争相报道,很多报道冠以人类实现“人造太阳”更近了之类的溢美之词,对于大众而言,似乎人类马上就能实现聚变时代了。不过,在Science的社论中,编辑们指出要保持谨慎,不要夸大其实际应用的潜力(must be careful not to exaggerate the practical implications)。一项科学成果在经过同行评议的论文发表之前却首先由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进行宣传,这并不总是令人信服!

 随后,社论才引出了2023的两大变革:

1、“Reports”退出历史舞台。研究论文统一以“Research Article”形式出版:打印版5页左右(2000-3000词,3-5个图,50篇参考文献)。Science决定终止较短的Reports论文发表,主要源于开放科学的考量,即实验方法与结果必须确保足够的详细,以利于可重复性;

 

2、论文撤稿准则首次明确公布。目前已经执行的两条准则是:第一种情形是学术不端行为得到明确的证实;第二种情形是存在削弱论文核心结论的错误。最新增加了第三条准则,即如果论文出现了足够多的更正(Correction)或出现了足够多的错误(errors)从而导致编辑对该成果失去信心时,可以对该论文撤稿。

事实上,当存在足够充分的理由时,Science的编辑对论文的撤稿具有自由裁量权,而从现在开始,Science将论文撤稿的标准明确的公布出来。

关于近些年愈演愈烈的撤稿风波与图片误用,Science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近些年,学术界对已发表论文图片的分析日渐增多, Elisabeth Bik等人为此付出了极大的精力来维护科学记录的严谨。但是,科学家也是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为之,作者和期刊都难免出错。不过,科学始终是一个具有自我修正机制的过程,并最终会得到正确的答案。Science的编辑与作者就他们的论文所引发的担忧进行联系时,经常会遇到防御性和否认性的回答。这种情形是时候需要改变了!

 快速的更正和撤稿将有助于学术界建立信心,而学术界应该尽力减少将“论文更正”视作“学术污点”。在这个具有非凡审查和信心下降的时代中,科学的自我修正是构建信任的基石!

三、启示

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顶级期刊,Science的这篇社论意义非凡,一方面,学术期刊需要直面自己面临的日益严峻的撤稿和不端风暴。一方面,期刊也需要将撤稿的机制透明化,从而有助于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学术环境,这其实是开放科学的真正精神内核。Reports退出历史舞台标志着学术界对更加全面细致的论文细节的关注,三大撤稿标准的明确则预示着撤稿将逐渐成为标准化流程,而非灰色地带。

一直以来,很多人仅仅把开放科学等同于论文出版需要作者“自掏腰包”,这其实是片面的认识。笔者以为,真正的OA其实是论文可及性大幅提高,成果可重复性的证据更加完备,论文同行评议过程更加透明。当然,其中很关键的几个环节是:

1) 作者对审稿人、编辑、读者提出的质疑要采用科学的态度回应,而非主观的、无实质性证据的无效回复;

2) 期刊编辑团队能做到尊重科学事实,而非“看脸决定”,即,看审稿人的影响力、看作者的影响力;

3) 当已发表成果成为公众事件时,论文作者所在机构有责任督促作者,并开展科学的审查机制,期刊有义务组织新的同行评议来执行对受质疑成果的重新评估。

本文由Free-Writon供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