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编辑就期刊被踢事件联系了MDPI,结果是……


正文共6700多字,预计阅读时间为15分钟

一、导读

        距离上个月web of science调整其核心合集收录的期刊范围而引起广泛关注已经一段时间了,在3月的调整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剔除了35本SCIE期刊,其中包括Hindawi 旗下的18 本期刊,以及 MDPI旗下的 1本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当然, ESCI列表中的一些期刊也有被剔除的情况。客观说,此次调整的幅度没那么夸张,应该是基于web of science长期以来的期刊收录标准而进行的一次常规操作,即便其中的某些出版社被一次性剔除多本期刊,也实属正常。不过,来自科睿唯安的一篇题为“Supporting integrity of the scholarly record: Our commitment to curation and selectivity in the Web of Science”的博文的发布,瞬间点燃了学术界的热情,文中那句“At the start of the year, more than 500 journals were flagged”着实令人吃惊,并且随着一家名为Predatory Reports网站的“拉黑”行动被大众知晓,从而将MDPI,Frontiers,以及Hindawi这三大OA出版商推上了学术热搜榜。

        3月末, Science杂志发文关注了这次期刊调整事件,这也是主流学术期刊对此次事件的最为权威的深度报道,此外,Science编辑曾联系了MDPI的相关人员,想对此事件有更深入的了解,不过未尝所愿。

       本文将结合Science发表的这篇深度报道,以及最近几个月来,国际学术界对此次事件的反响,来尽可能全面的分析这一学术热点事件,希望能引发更多的讨论。

 

二、Science关注了什么?

       当科睿唯安的期刊目录变更发布后,Science发表了题为“Fast-growing open-access journals stripped of coveted impact factors”的深度新闻报道,文章特别关注了几大OA出版商一直以来推行的特刊模式”(special issues)

       文章指出,作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两家OA出版商的近两打期刊将不再获得关键的学术认可, 此举凸显了以大体量文章数为标志的商业模式的持续争论,即,表面上以科学合理性(scientific soundness)而非新颖性(novelty)来选择论文,但某些OA出版商的实际做法是以客座编辑组织的特刊来招募大量论文。

       科睿唯安的Web of Science Master Journal List入选标准包括了24项质量指标,其中包括有效的同行评议以及遵守出版道德实践。Research Consulting公司的总经理Rob Johnson指出,“这次剔除的期刊仅仅是冰山一角”,该公司主要为科学出版商和资助者提供咨询服务。

        在MDPI的一份声明中指出,该出版社期刊被剔除的原因是不符合“内容相关性”指标。外界认为MDPI 出版大量特刊的做法可能是核心所在。Johnson指出,“科睿唯安的公告表明,我们正逐步接近特刊增长模式的最高点”。

        自 2010 年成立以来, MDPI 快速增长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其特刊文章的发表。目前,MDPI已成为全球最大的OA出版商,以及第四大学术出版商(根据论文发表数统计),创办了近400种学术期刊。根据法国经济学家Paolo Crosetto等人的未出版的分析数据,2022年,近 100 种具有影响因子的 MDPI 期刊出版了超过 17,000 期特刊,其中共包括约 187,000 篇论文,其中的部分期刊每天出版4期特刊

 

图1 MDPI和Frontiers及PLOS的出版数对比  © 2023 AAAS

(该分析未包括来自Hindawi的数据)

 

      图1的数据清晰的表明,2022年,MDPI的总出版数和特刊数均遥遥领先。2018年之前,PLOS家族略胜一筹,Frontiers则刚刚起步;随后,MDPI的发展进入了近乎“疯狂”的赛道,其中的特刊功不可没。

        怀疑者担心这种出版实践很容易受到那些缺乏专业知识、存在利益冲突或接收论文工厂伪造稿件的客座编辑的操纵。Crosetto指出,“我没有证据表明他们做错了什么”,不过,他同时指出,“客座编辑的做法似乎各有不同,但是当任何人都能成为客座编辑时,对期刊学术产出质量的信任是很难的”。

        另一位学者Carlos Peixeira Marques分享了自己的这种经历,MDPI多次邀请他担任农业、动物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客座编辑,但是,从未在他所从事的商业和旅游领域发出过邀请。他说道,“MDPI特刊数量是惊人的,因此无法保证最低的同行评审标准。”

        Crosetto还认为,MDPI 的特刊稿件的审稿和出版速度也是一个问题。2022 年,MDPI 旗下期刊从投稿到接收时间的中位数为 37 天,这远低于 PLOS 系列期刊所需的 200 天。其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文章耗时仅为一个月或更短。考虑到招募审稿人和修改稿件所需的时间,这看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Science的编辑试图联系MDPI并征求其意见,但没有成功。但在其以往的声明中,该公司和支持者表示,快速的同行评审,如果做得好的话,同传统期刊相比,这可以让作者能更快地与同行分享成果。担任客座编辑可以帮助初级研究人员发展编辑技能并与同行建立联系。该公司表示,这种模式可以为技术上合理的论文提供一个出路,包括那些可能会被更挑剔的期刊拒绝的报道负面结果的论文。

        当然,特刊问题也影响着其他出版商,例如,Wiley集团收购Hindawi后,由于问题论文的影响,于去年暂停了三个月的特刊出版,Wiley的执行副总裁Jay Flynn指出“特刊是论文工厂和不当行为者关注的目标”。特刊的暂停行动导致该公司损失约900万美元的收入,而上月被科睿唯安剔除的Hindawi期刊数量约占该出版社被web of science收录期刊数的1/3

        MDPI也并非是唯一一家不断扩大OA论文出版量的出版商,据统计,2022 年,有 55 种生物医学领域的OA期刊的年发表量均大于 2000 篇,而在2015年,这一数字仅为11篇。根据来自斯坦福的学者的统计,在2022年,这些巨刊出版约30万篇论文,这占了该领域当年发表总量的1/4,该项研究指出“巨型期刊可能会延续和强化本已功能失调的科学评价和出版系统。”付费发表的OA模式会对那些试图满足机构要求的发表指标的作者提供一种激励,而这些发表量巨大的期刊将会进一步消耗传统期刊本已十分紧张的审稿人资源。

三、特刊狂魔们究竟是不是掠夺性出版商?

         Science刊发的这篇社论基本上比较全面的分析了疯狂扩张的OA出版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抓住了其中的核心,即“特刊模式”。Science编辑试图联系MDPI却未获回复其实也在预料之中,不过,MDPI其实丧失了一次绝佳的“自证清白”的机会。

     3月的期刊目录刚出来不久,MDPI就在其官网迅速发表了一篇声明,这倒是令人并不感到意外。

图2  MDPI发表的声明 © MDPI

        图2的这份声明措辞严厉,但在声明中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即“MDPI出版的近90%的内容即将会被WOS核心合集收录”,而今年即将公布的影响因子的一大重要变革是ESCI期刊也将拥有影响因子,也就是说几个月后,超过200本MDPI期刊将会获得引证指标。本来是一份针对旗下期刊被踢所做的“检讨书”却变成了证明自己期刊质量不差的“表功书”。当然,这样的行为可以理解,因为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也是对大量潜在作者的一种告知。不过,半个月后的4月6日,MDPI又发了一份更新版的声明。

 

 

图3 更新的声明 © MDPI

        在图3的这份最新声明中,MDPI披露了一些细节,大意是收集编委会成员和主编的反馈后提交了上诉书,科睿唯安的决定是不公平甚至是错误的(unfair and wrongly),并且指出了科睿唯安评估过程的所谓“不透明”。这些新的声明内容似乎证明被剔除的那本期刊并没有问题,而且经过内部评估后,似乎没有找到不符合“内容相关性准则”(content relevance criterion)的证据。那么,问题来了,要么是科睿唯安引入的新的AI评估系统出了差错,无法准确评估期刊发表的内容是否符合期刊的收稿范围;要么是MDPI无法查出到底是哪些论文超出了期刊的发文范围。如果是前者,可能性应该存在,因为很多论文可能交叉性很高,很容易被归入其他学科中;如果是后者,则问题更为严重,也就是说MDPI的编辑和同行评议流程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能够让不符合期刊收稿范围的内容顺利发表。

       当然,此次事件最大的影响倒不是哪些期刊被踢,毕竟MDPI从目录里损失的期刊数量也没几本。真正被广泛流传的是Predatory Reports(https://predatoryreports.org/)将MDPI和Frontiers归属于掠夺性出版商。其实,决定将MDPI列为掠夺性出版商的时间是2月末,同期被列为掠夺性出版商的还有大家较为熟悉的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SCIRP)。在科睿唯安的3月目录发布后,该网站又将Frontiers列为掠夺性机构。

        Predatory Reports对MDPI评判的依据来自我国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分区表团队推出的国际预警期刊名单,国外出版委员会的评级,以及近几年国际学术界对MDPI期刊的一些研究论文和博客。其中包括了法国学者Paolo Crosetto的那篇著名博文(Is MDPI a predatory publisher?),而那篇博文的关键数据恰恰也被Science的社论采用(图1)。此外,一些学者对MDPI期刊同行评议过程的亲身经历也被采纳,最终决定将MDPI列为掠夺性,表面上来看,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不过,仅仅是表面上看起来合理,因为缺乏决定性的证据和指标支撑。

       随后,该网站又将Frontiers列为掠夺性出版商。很多人有所不知,Frontiers曾经的发展历程更加独特,2013年,自然出版集团宣布和Frontiers达成合作,进而推动开放获取的发展。不过,2015年,Frontiers解雇了31名期刊编辑,起因是编辑们觉得出版商对编辑部的独立性进行了干涉,例如,为了利润干涉论文的编辑过程,为了加快审稿速度而更换论文的编辑。这一事件之后,Frontiers又被列入Beall的期刊黑名单,随后,自然出版集团同Frontiers的合作也终止了。当时,Nature还专门发文报道了Frontiers被拉黑事件,尽管文中透露出很多学者觉得拉黑不妥,但自然出版集团依旧同Frontiers终止了合作。

图4  Nature对Frontiers被拉黑的报道

 

       目前,国际上从事披露期刊黑名单和掠夺性出版的主要机构有Predatory Publishing,Predatory Reports,以及Cabell's International三家,其中,Cabell's International的掠夺性期刊报告是付费的,其对期刊的评估标准有60个,很多研究者都采用该机构的掠夺性期刊报告来进行分析。而前两家组织都是匿名的,此外,这两个匿名组织的网站图标极其相似,很多人都质疑他们模糊的评价标准。

     那么,如何评估一份期刊,一家出版商是不是掠夺性的?

    我们来看看国际科学院联合组织关于掠夺性期刊和会议的报告中的权威表述。

图5 期刊的掠夺性分级图谱 © IAP

        图5的图谱非常清晰的揭示了具有各种不规范程度的期刊编辑过程,从而将期刊的划分标准变得清晰。正如该报告中所描述的那样避免过于简单化地将期刊分为良好与不良、安全与监督、接受与拒绝等类别。这种方法并不完美,其本质是关于透明度,而非做出价值判断,因为某些特征的价值会因地理环境而异”。

       确实,简单的将一家出版社列为是否是掠夺性的机构本质是非黑即白的模式,是非此即彼的选择,但是,现实中的出版实践并非是如此简单的选择题。知名出版社也有不规范,小出版社也有自己的特色, 简单的非黑即白并不能真正揭露掠夺性的出版实践,反倒对大量守规的作者造成了伤害。

       如果按照上述图谱来看,MDPI和Frontiers其实都不能算作掠夺性的出版商,那么,为何学术界对其又有诸多负面评价?

四、摇摆中的风铃

       如果非要给以MDPI,Frontiers,Hindawi为代表的几大OA出版商一个标签,笔者以为“摇摆于有问题的质量和质量之间”可能更合适,恰似一只随风飘荡的风铃,同行评议过程被出版商的无形之手施加了看不到的力场,飘摇不定。

    1) 有问题的质量

        学术界对这些出版商的质疑主要来自出版商对编辑独立性的挑战,以及同行评议过程的不尽如人意。一般而言,传统的学术出版商会给予兼职的学术编辑们最大的学术独立性,即论文提交-评审-决定全过程的“学术性”,而全OA出版商往往出现专职编辑或出版社高层干涉兼职编辑学术独立性的事情,例如,上文所述的Frontiers期刊编辑的罢工而导致被出版商解雇的事件,其实,MDPI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2018年,Nutrients的学术编辑们不堪忍受出版社要求多发表一些学术质量不高的论文的要求,10位高级编辑选择了辞职不干。    

      最近,又发生了这种事情,3月17日,MDPI旗下期刊Publications的主编Gemma E Derrick宣布辞职,她的辞职理由如下:

Today I resigned my position as Editor-in-Chief of Publications. I do not consider our journal, Publications, to be predatory in any way but my decision is precipitated by a continual tension between my outward-facing role as Editor in Chief of Publications and increasing discourse within my own professional community around the predatory publishing practices of MDPI journals. The behaviour of our Editorial board has been exemplary, both in assuring the integrity and honesty of our peer review practices in upholding quality standards. Despite this, backstage practice of key values at MDPI are increasingly at odds with the values we prioritise in publication practices. I consider my time with the journal to be complete and am grateful for the experience but now is time is now to move on.

       该刊的前主编认为其所在的期刊并不是一本掠夺性期刊,学术编辑们也都很努力的确保同行评议的质量,但是,MDPI关键价值观的幕后实践与编辑们在出版实践中优先考虑的价值观越来越不一致。 

      如下图所示,这本期刊的编委会中已经没有主编一职,验证了上述信息的真实性,而更加有趣的是,这本期刊首页标示着被ESCI (Web of Science)收录,不知道科睿唯安官方是否知晓编辑团队的重大变革以及主编的上述声明,这是否会对该刊的入SCIE之路带来影响?我们拭目以待。

 

 

图6 Publications的编委组成

       当然,除了出版商对发表大量论文的利益考量外,一些学术编辑的水平也堪忧,最近,PubPeer上爆出了一篇发表在Coatings上,题为“Effects of Cr2O3 Content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2O3 Matrix Composites”的论文出现的怪事(https://doi.org/10.3390/coatings11020234)。这篇论文的学术编辑Awais Ahmad给论文的参考文献里塞了11篇自己发表的论文,部分文献如下图所示:

      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回应称“There is no reference to Ahmad's literature in the original manuscript of our paper, and the manuscript may have been modified privately by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This may be that an academic editor replaced the references in the original paper without the consent of the paper authors and the coatings' internal editors. We express our strong dissatisfaction with such behavior”,原来,编辑竟然干起了偷换文献的离奇事件,可见该期刊的同行评议过程已经沦为了编辑的利益场。MDPI官方对此事的回应为“We apologize for the confusion caused by the webpage showing the GE as the handling editor of this MS. The GE of the SI were not involved in the peer review of this manuscript, nor do they have the power to add references in this manner. We are currently investigating this case.”这段回应指出该论文的网页错误的把客座编辑也列为了处理该稿件的编辑,特刊的客座编辑并未参与该论文的同行评议过程,也没有权力私加文献。不过,我们查阅这篇论文后发现,这篇论文并不是一篇特刊论文,而是通过普通投稿流程发表的论文,因为如果属于某个特刊,一般会出现“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Special Issue”的字样。

    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截止目前,也未见期刊的调查结果。

    另一则趣事则是论文中出现了把ChatGPT界面按钮“regenerate response”直接复制进论文正文的搞笑事件,论文链接为https://www.mdpi.com/2072-6651/15/3/199,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正文的这个奇怪小标题。显然,审稿人没仔细阅读论文,编辑后期校稿也没看,作者呢,压根也不披露自己用了“神器”,这样的同行评议和编辑流程着实令人大跌眼镜。

     不过,上述事情其实还折射出另一个可能性,就是期刊的投审稿系统是不是会“程序性逼迫”编辑做出不符合正常论文发表流程的操作?因为,学术界出现如此多对这些OA出版商的批评,很有可能是兼职的学术编辑困在了“系统里”,他们可能就是学术界的外卖小哥。正当笔者为无法找到支持这一论断的证据时,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情则诠释了这种可能性。

5月6日,Frontiers旗下期刊的副主编Claudia Wascher宣布辞职,其主要理由如下:

I resigned as an Associate Editor for a Frontiers journal because of the way their automated system took away much of my editorial autonomy. some details that might also explain odd reviewer/author experiences:

 Automatic, system-generated invites to reviewers (in my name!), based on my personal network. Mails went out to ppl I knew would not review for Frontiers journals, others didn't fit subject expertise for the manuscript. This has potentially been damaging my reputation! 

As editor you can cancel automatic invites, but you have to catch those in time, which I found virtually impossible. On enquiry, they argue that automatic invites should 'help' handling editors.

High number of automatic reminder e-mails. When I struggled to secure second reviewer, a Frontiers employee asked first reviewer (who received several automatic deadline reminders despite asking for extension) if they can suggest additional reviewers. All in my name!

No possibility to discard unprofessional (reject) reviews. Context: I struggled to find reviewers for a paper I judged good quality (solid experimental design, well presented,..) for months, the system invited reviewer from a different field who wrote a poor-quality review..recommending 'rejection'. As the editor, I would normally invite a revision and highlight to the authors what needs to be done. Their system forced me to look for a new reviewer after the 'reject'. The paper was already delayed for months and basically everyone in the field had already been invited (and) declined to review.

I used to like Frontiers for some high-quality published work and I have had positive experiences publishing with them myself. My editorial experiences though. I do hope they take my feedback on board.

上述表述中透露的几个关键信息如下:

  • 自动化系统剥夺了大部分的编辑自主权
  • 奇怪的审稿人/作者经历的可能原因:系统基于编辑的学术人脉,并以编辑的个人名义自动生成了对审稿人的邀请,邮件发给了可能不会为该期刊审稿的人手中,或者不符合稿件所属研究领域的人;即使审稿人已经告知会延长审稿期限,但是系统依旧自动发送很多提醒邮件;出版社的专职编辑以处理稿件的科学编辑的名义联系审稿人;系统自动邀请与稿件研究领域不同的审稿人,且给出低质量的审稿意见;系统强行要求编辑为已经“拒稿”的稿件继续寻找新的审稿人,尽管编辑想为这个被拒稿的质量还可以的稿件发出修改决定。

 

2)  有新意的模式

        当然,这些OA出版商也并非没有亮点,一些有益的出版实践做的确实比传统出版商好。

        例如,MDPI很早就在投审稿系统里提供了是否决定公开审稿意见的选项,在透明同行评议的发展进程中做的很好。Frontiers发表的每篇论文都会公布处理稿件的审稿人的信息。这些变革性的举动确实可以在某些方面促使审稿人写出高质量的意见。

      MDPI会为审稿人的辛劳提供论文版面费的折扣券,这在很多传统出版商中也未必完全能做到,当然,这可能也是一种变相的吸纳稿件的方式。

五、“特刊”模式能否创造顶级期刊?

       提到这几家OA出版商,我们几乎很少在新闻中看到被冠以“顶级期刊”的字样,也很少看到被学术界广为认可的可以称之为绝对顶级期刊的例子。因此,一个有趣的讨论是,特刊模式能否推出顶级期刊?

       如果想做到以特刊文章为主的顶级期刊,难度非常大,因为顶级成果或者说科学质量很高的成果并不一定能符合正在招募稿件的特刊的话题范围,相反,出彩的成果往往是颠覆已有科学模式,提出创造性解决方案的绝佳实践。因此,即便特刊模式具有高质量的同行评议过程,想打造顶级期刊却并非易事。

       最后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是这种模式是否能够可持续的发展?尽管很多学者指出这样的模式不会长久,但其实在学术论文井喷的时代,在评价体系需要短平快的成果的时代,发表速度快,价格也不算很高的OA模式,是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的。其实,特刊的商业本质就是通过打折优惠模式吸收稿件,因为很多特刊的宣传中,都有版面费优惠的宣传语,对于资金不充足的作者而言,同样的稿件能用更优惠的价格发表,何乐而不为?

       几大备受争议的出版商,如果能够做到文章发表量巨大,且具有独立的编辑自主性和高质量的快速同行评议,那么,绝对是出版实践的重大创新。但,这其实很难做到,因为要求审稿人飞速看完一篇稿件并给出高质量的意见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些被系统绑架的编辑,被提醒邮件催促的审稿人,终究会疲惫。

 

 本文由Free-Writon供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