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性突破:新型催化剂实现常温常压无能耗水解离合成过氧化氢
全文速览
近日,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量子与可持续性技术研究院李顺教授、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立东教授等研究团队共同合作,在水解离制备过氧化氢领域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开发含Sn空位的SnSe纳米片催化剂,实现了在常温常压下将水和氧气直接转化为过氧化氢(H2O2)。这一技术无需光照、电能、牺牲剂或贵金属助剂,在40°C下最高产率达2.6 mmol·g⁻1·h⁻1,并在连续流动反应器中室温稳定运行超50小时,性能媲美光催化体系。这项发现有望为替代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H2O2生产工艺提供颠覆性的“全绿色”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其他涉及水解离的化学过程研究开辟了新思路。相关成果以“SnSe nanosheets with Sn vacancies catalyze H2O2 production from water and oxygen at ambient conditions”为题,于2025年5月23日发表于《自然·催化》(Nature Catalysis)杂志。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9-025-01335-4
背景介绍
H2O2是化工、环保、生物医疗领域的关键化学品,也被视为潜在的绿色能源载体,全球年需求量超过500万吨且逐年增长。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蒽醌法”生产,然而该工艺依赖高温高压条件,能耗高且伴随大量有毒副产物的生成。基于H2和O2的热催化法虽然更为绿色,但因依赖贵金属催化剂(如钯)以及操作复杂、安全风险较高等因素,限制了其大规模推广。
直接利用H2O和O2合成H2O2被视为最为理想的绿色合成路径,但水分子解离的高能垒使得现有技术(如光催化、电催化、机械催化等)必须依赖额外的能量输入及复杂的催化剂体系,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因此,如何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实现水的高效活化并合成H2O2是催化领域的重大挑战。
本文亮点
1.无需额外能量输入实现室温水解离
通过调控SnSe纳米片中的Sn空位,显著降低水分解能垒(从1.22 eV降至0.19 eV),使得水分子在常温下即可高效解离为活性氢和羟基,进一步通过Sn空位的动态迁移和表面重构实现了WOR和ORR双通道反应持续合成过氧化氢。
2.普适性动态缺陷诱导热催化新机制
该热催化新机制不仅限于SnSe体系,且被证实在SnS、SnTe、PbTe等IV-VI族半导体材料中具有普适性,为新型催化体系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3.流动相放大实验展示工业应用潜力
连续流动放大实验中,该催化剂可在室温下稳定生成0.3 mmol/L H2O2溶液,并维持50小时以上稳定运行。而且,该催化剂在海水或盐水中表现更优,展现出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图文解析
图1. 含Sn空位的SnSe纳米片常温催化合成H2O2性能
要点:
1.温度依赖催化性能测试:在0-60℃范围内,SnSe纳米片均可催化水和氧气制备H2O2,产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60℃后因H2O2热分解产率下降(图1a)。
2.调控Sn空位优化性能:引入更多的Sn空位可以进一步提升其催化活性,其中Sn0.9Se纳米片的性能最优(40℃时反应速率达到2.6 mmol·g⁻1·h⁻1),产率是普通SnSe的2.2倍;块体SnSe材料性能微弱,Sn空位较少的Sn1.1Se性能弱于SnSe纳米片(图1b-c)。
3.稳定性及连续流动反应:催化剂可循环使用10次以上无明显性能衰减(图1d),且催化过程中pH值没有明显变化(图1e);室温下使用不锈钢柱流动反应柱测试表明,H2O2溶液浓度稳定在0.3 mmol/L,50小时后活性保留85%以上(图1f),显示出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图2. 原位球差电镜表征Sn空位在常温下的动态迁移
要点:
1.原位HAADF-STEM观测:通过在60℃下原位球差电镜分析原子柱积分强度变化,证实Sn0.9Se纳米片中Sn空位发生迁移(图2)。
2.理论计算Sn空位迁移能:Sn空位在室温下的迁移能垒仅0.6 eV,且吸附OH*后仍保持低能垒(0.68 eV)。
图3. 原位谱学表征分析催化反应过程及机制
要点:
1.原位同步辐射XANES谱图:Se的K边吸收谱显示,SnSe吸附水分子后Se的4p轨道电子密度增加,可能形成了Se-H键(图3a-b)。
2.原位DRIFTS光谱:检测到*OOH(1190 cm⁻¹)、*OH(3740 cm⁻¹)和•O2⁻(1228 cm⁻¹)的特征峰,证实水分解和氧还原同步进行(图3c)。
3.原位拉曼光谱:反应过程中出现Se∙∙∙H-O(252.9 cm⁻¹)和Sn-OH(495.8 cm⁻¹)振动峰,直接证明水分子在催化剂表面解离(图3e-f),证实了SnSe发生了表面重构。
图4. 理论计算解析含Sn空位的SnSe室温催化合成H2O2机理
要点:
1.AIMD模拟:Sn空位界面吸附水分子能力大幅提升,且形成稳定吸附层(图4a-b)。
2.水解离计算:Sn空位使水分子解离能垒从1.22 eV降至0.19 eV(图4c)。
3.反应路径计算:从H2O到H2O2的势垒仅为0.76 eV,表明该反应可在室温下进行。
4.自由能计算:H2O2生成的关键步骤(*OH脱附)在Sn空位的迁移和动态重构辅助下能垒降低至0.60 eV(图4d-e),使得*OH脱附,实现高效可持续活化水和氧气生成H2O2(图4f)。
意义与展望
该研究为过氧化氢的合成提供了“全绿色”的颠覆性解决方案,同时为其他涉及水解离的化学过程研究开辟了新思路,有望在绿色化工、清洁能源、环境修复和生物医学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通讯作者介绍
李顺,江苏大学金山特聘教授。2007年获天津大学学士学位,2015年获得加拿大国家科学研究所(INRS)博士学位。曾任南方科技大学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低品位热能/机械能-化学能转换及催化应用。在 Nature Catalysis, NSR, Prog. Mater. Sci., Nano Lett.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被引用6000余次,H因子45。主持国自然面上项目、深圳市科创委重点项目、广东省粤澳科技创新联合项目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新加坡材料学会科研新星奖,入选2024年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赵立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导。研究兴趣为开发宽温域高效温差发电和热电制冷材料。已在Nature和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350余篇研究成果, 被引用4万余次,单篇最高 >5000次, H因子95。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探索类专项等项目负责人,<Materials Lab>期刊创刊主编。获国家青年人才计划、北京市师德先锋、国际热电学会青年科学家、北京市杰青、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杰青、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2019-2022)、科学探索奖、何梁何利奖。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