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材料小硕求职:先定个小目标 比如拿个年薪20万+的offer


you're_hired

材料人注:来北京找工作的小T最近向我们辞行,征得其本人同意后我们做了一个专访,记录其找工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9月17日,从清华深圳研究生院出发到达北京的小T。第二天,小T就拿着自己的简历到处奔波了。

跑招聘会给小T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人多,而其中又以材料专业的人最多。只要招材料,面试的队伍总是老长老长,不用看就知道,面试官前分类摆放的简历中最厚的一叠就是材料的。

一开始,小T的收获并不多。直到十一之前,还只拿到了2个offer。其中一个还是暑期实习单位给的。另一个offer则来自华星光电。说实话,小T自己并不满意这2个offer:前者源于工作地点,后者源于工资待遇(给清华的硕士才7K)。

虽然着急,但是奈何找工作却没有太大的进展,因此国庆期间也总是忧心忡忡。一待假期结束小T跑招聘会变得更加勤快。可惜的是,从10月8号到14号,尽管投了一二十份简历,面了七八家企业,但却并没有再拿到一份offer。

但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从10月14号到10月20号,小T接连拿到了6个offer。

聊起这段求职经历,小T也挺感慨,他觉得有2件事情对他的影响最大。

第一件事是参加中化集团的宣讲会,自己也早就对他们的“彩虹面”(7轮面试)有所耳闻。宣讲的HR分享了自己的求职经历,并以三个问题的形式展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我是谁”:1)我是一个求职者,我求的是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在这么多求职者中我有什么优势,我有什么特点。“我从哪里来“:1)我从学校中来,我是一名应届毕业生。在找工作过程中,在从学生向职场转变的过程。谁能率先转身,谁就能把握主动。”我到那里去“:我要从事什么行业,我要去哪一个城市发展。你得理清这个问题。

小T向材料人介绍,也就是从那次起,他才有了相对明确的目标。

而第二件事就更加深刻。10月14日,小T的同学去面吉利,小T也跟着去霸面。由于吉利这次的面试形式是2V2,小T竟然和自己同学分在同一组。相较其同学而言,小T的专业要对口得太多,所以两位面试官对小T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率先向小T提问。但小T发现聊了两个话题过后,面试官就把他的简历压在下面,转而对小T的同学提问,并越问越多,越问越深。小T发现自己已经彻底成为了陪衬。中间小T也试图发表一些见解,期待吸引面试官的注意,但是也没起到什么效果。

回去的路上,小T与同学一起分析这次面试,而他同学也对他提出了很多建议。——小T的同学早已拿到一份16K*16个月的offer,来北京也只是过来看看有没有更好的,顺便陪陪好兄弟找工作。他俩一起分析,发现面试过程中他俩说话的方式和面试的心态存在很大的。经过晚上几个小时的讨论分析,小T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天亮再战。

在20号拿到一份年薪20万+的offer之后,小T还是比较满意的。自那之后,小T虽然还是经常跑宣讲会但是几乎没投。就是想听听这些企业高管对行业的理解,关于择业的经验,抱着一个学习的态度了。

在此期间,offer一个接一个的来了。最后,一共拿了10个 offer, 4个给了年薪15万以上,2个给了20万+。

材料人听他介绍这些offer和职位,很有几个和所学专业没有太大的关系,于是想听听他怎么跨专业找工作的。他认为在回答面试官,关于专业不对口的问题时:首先要做的是承认专业不相关是自己的缺点,但是得表明1)自己可以学,而且学习能力强。(学得快,学得深-学习成绩可以证明)。2)自己有时间学,文章已经发了,后面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学。3)自己有独特的优势,从新的专业方向思考解决问题。4)自己加入贵公司的意愿更加强烈(谈一下对贵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从事方向的了解)。

小T投过半导体、互联网、金融、新能源、汽车、房地产等行业。房地产招人太少,大的金融企业要求专业背景,中小型的不想去,小T拿到offer更多的还是半导体、新能源、汽车这几个行业。

材料人问他,是不是身边的同学也大部分找的这种。小T觉得大家的范围还是比较广,但是去干材料本行的不多,而继续从事材料这行的女生就更少了。这也部分源于部分公司的部分岗位对性别有要求。另外大家找工作很多都是先冲着钱去,是不是本行业的考虑的也没那么多。

谈起找工作,小T认为有三种人比较常见。一种是没面上,就开始诋毁行业或者企业,没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一种是一边面一边分析,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最后一种是一直在那里盲目地投、找。最后的现象就是,有offer的人越拿越多,没offer的人拿到好offer的机会越来越少。马太效应也是非常明显。

聊起这段找工作历程,小T觉得这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就看谁醒得早。

材料牛编辑整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