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言:出台负面清单制度,给科研经费管理划红线


近日,科研经费的话题再次引发舆论关注。李克强总理在7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有一些规定比较细,科研项目实施中人头费多少、耗材多少都给规定‘死’了。这种规定究竟符不符合基础科研的规律?值得我们认真研究。”那么,在深入推进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过程中,究竟还有存在着哪些问题阻碍科研人员潜心从事研究活动?这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7月23日,中国科技网针对此事采访了7位科研项目负责人及有关财务专家,专家学者们分别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急需落地生花

与会专家表示2014年之前确实存在经费报销手续繁杂、程序较多、时间过长的问题,导致出现科研人员虚开发票等现象。但是,2014年国务院11号文件、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从经费比重、开支范围、科目设置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松绑+激励”措施,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利于多出成果、多出人才。

《意见》出台后,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存在政策好但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例如,对于科研项目资金使用的效率问题有了明确答案。此前,项目资金下半年才拿到,年底必须花完,否则即被收回的状况频遭吐槽。而此次《意见》提出,项目立项后预算实行预拨制,项目实施期间,年度剩余资金可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项目完成任务目标并通过验收后,结余资金按规定留归项目承担单位使用,在2年内由项目承担单位统筹安排用于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2年后未使用完的,按规定收回。

但是,对于课题结项以后的剩余经费,到底应该如何使用。虽然已经明确规定由项目承担单位可以统筹使用,但是实际执行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敢用,其原因是没有收到课题是否通过的正式通知,没有相关主管部门项目结余经费管理细则。项目承担单位也不清楚应该如何统筹安排,都在等待相关部门出台细则。与会人员同时说出了自己的疑虑,“不敢动用,担心花了钱以后又出台新的规定说不能用,自己肯定还不起。”

出台负面清单制度,减少科研人员后顾之忧

针对科研人员面临的困局,专家建议国家出台负面清单制度,列明哪些行为是禁止的。目前,国家尚未明确规定科研经费的使用哪些行为不合法。导致科研人员做事瞻前顾后,不知道能不能做的事情就干脆不做了,影响科研人员做事的积极性。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冯俊曾在2015年两会上提交提案,认为应该制定科研经费的负面清单。比如规定不得采购与项目研究无关的设备,不得列支与项目研究无关的差旅费,不得利用项目经费开展娱乐活动等框架性约束条件,而不再罗列具体用途。除负面清单列出的项目之外,法无禁止即可为。

科研经费预算不能太精细,否则吃不消

与会专家对《意见》的出台表示高度认可,但同时指出了一些仍然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专家表示,对科研的预算精细化是不符合科学研究部确定性因素的。特别是基础研究类项目科研人员需要一次性做出三年或者五年的科研预算,列明具体费用计划,但是科研工作具有不确定性,研究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变数,没有办法未卜先知。

据此前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曾针对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表示,科研机构在进行科研工作的过程中,有些费用的发生往往要随着科研工作的进展来进行必要的调整。“如项目资金管理制定的‘又细又死’,那无疑会与实际的科研情况相背离。如若还要走繁琐程序,申请批准调整的话,可能还会耽误科研工作的进度,消耗科研人员的精力。”张斌强调道,“因此,在一定范围内赋予科研人员尤其是科技组负责人以预算的综合调配权,是符合科研工作性质实际状况的。”

对此,有专家建议将基础研究类科研经费预算重概算、轻预算,即主要设备、主要材料、主要测试等项目可以做预算,其他的项目采取概算方式。

对国家重要人才区别对待,创造宽容的人才环境

在以“千人计划”为龙头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的示范带动下,我国对外引才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引才层次和质量也在持续提升。能不能留住、用好这些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潜能,营造一个更加宽容的人才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依靠“千人计划”等各种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回国的高端人才,由于不懂国内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时有触碰红线的现象,如果直接依法依规处理是否会影响国家人才战略大局?与会专家对此提出了疑问,并指出应该在合情合理的情况下适当创造宽容的人才环境,避免出现部分海归人才因有所顾忌而再度“归海”的情况。

科研经费怎么管?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与会专家提出意见,认为应该从源头抓起,严格把控好立项环节。以公正、客观、公平态度进行评审评估,不该立项的绝不通过。创新科研财政投入方式,可否在一些特定的领域不规定立项具体指南,经费直接资助在其领域知名的团队,自助立项最终目标考核验收。

对于已经通过立项评审的项目,管理过程可以相对宽松,减少干预,让科研人员可以集中精力搞科研。

最后的验收环节应该严格审查。科研有成功也有失败,应该实事求是,目前研究任务基本全部通过,很少出现因研究失败结题的现象。没有体现出宽容科研失败的局面。建议对其研究任务验收严格把关。

本文转载自中国科技网,原文地址:经验谈 | 出台负面清单制度,给科研经费管理划红线。

标题及封面图为材料牛编辑整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