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分流”—莫贪恋所谓的福利和稳定


前段时间,偶然场合遇上一位从钢企跳槽出来的同学。作为金属材料专业背景,自然很好奇是不是因为“分流”而受影响。细问之下,他告诉了我一些特别的。

该同学从中部一个普通211金属材料专业毕业后进入中部某大型钢企工作。进去之后半年多,赶上了单位大规模的“分流”。不过,“分流”当然没有落到这些刚进工厂的大学生上,相反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还在加大,如果考虑到当地工资水平,这些大学生的待遇并不算低。真正被“分流”的往往是那些四五十岁的工人师傅。一进一出,大有更新换代的意味。

不过,刚进去的大学生大多有别的想法,一般不愿意留,离职率很高。而这些五十来岁的工人师傅,在钢企呆了二三十年,会的也只有钢企才用得着的技术,分流后,他们的可选择性很少。的确是一件比较沉重的事。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上个月一个本科小学弟跑过来问Offer选择问题。一个是国企,待遇4000来,不过有住宿,吃饭也不花钱,据说过年过节还发点东西和现金,而且基本不裁员;一个是外企,税前待遇近8000,其他的就没什么了,算一算实际到手也就6000,而且据说压力很大,常加班。当时,我记得当时给他的建议就是不要去贪恋所谓的福利和稳定。

十年前大学毕业找工作,也曾为这些福利心动过。那时候的钢企还是意气风发。招聘的HR向我们透露了很多的福利,不仅仅是住宿,单位还有医院、幼儿园等等,员工都可以享受补贴。听了还是很动心的,只是对企业所处的城市无感,最后没有签约。后来经历多了,还是多发点工资更实在。

一来这些所谓的福利,或许不是适合每一个人,还不如多拿点工资实在。比如过年过节发的礼物,也不外乎是洗衣粉、干果、食用油、酒等等之类。也不见是什么太特别的东西,直接发钱想买什么买什么。而提供住宿之类,对于单身的人或许诱惑比较大,但是假如有女朋友,或者不想跟人合住,这个福利也就比较鸡肋。而且所谓住宿也往往只是个落脚的地方,条件谈不上太好。

二来,所谓福利可是说取消就可以取消的。这一点,我那个在某某材料研究院的同学算是深有体会了。以前逢年过节大包小包的嘚瑟,这个补贴那个补贴,年终还发点“小金库”。现在是取消的取消、缩减的缩减,一个劲地叫苦不迭。其他在研究院的同学也人心惶惶,因为基本工资很低,也就3000出头,就指着多发点绩效、福利。

还是一个高两届的师兄,之前从北京某材料研究院跳槽进外企,总结得精辟:“就喜欢老板用钱“羞辱”我。”

话说回来,提供太多七七八八的福利、大包大揽、工资却给得低的企业,反而要小心了。

比如之前的钢铁国企,除了钢铁主业之外,还有幼儿园、学校、医院等其他机构。部分夸张的企业,非钢业务的人员,比钢铁主业的人还要多。在大多数企业,这些非钢产业没有自负盈亏,而是靠主业大量输血。因此,这些钢铁企业的吨钢成本就比民营企业高很多。

简单来说,羊毛始终出在羊身上。企业大包大揽的开销,还是得靠员工创造业绩挣回来。像这样的企业,负担很重。在光景好的年头,企业还能承受得住。光景不好的时候,企业就不得不丢卒保车。前些年不少钢铁企业纷纷剥离非钢业务,试图让他们自负盈亏,最好能为颓废的主业输血。从结果来看,很难说有效。

而企业所谓的稳定、不裁员,虽然看起来很美,但实际很难做到。再说在业绩不佳时候裁员,本应该是企业正常的减少损失的办法。而这些年许诺的不裁员,遇到严重的行业寒冬,企业经济效益极低,即使没有裁员之 名,却有裁员之实。真到了举步维艰的时候,这句“许诺”分分钟被企业抛弃。现在几十万人正在经历的“分流”就是明证。

裁员并不可怕,怕的是过于安逸,既没有锻炼能力,也被消磨了斗志,在企业困顿,甚至被裁员时,无力应对。

居安思威,未尝不可!

材料牛新锐作者独孤九剑投稿,材料牛编辑整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