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物理所 Angew. Chem. Int. Ed.:钠离子正极材料中的高熵化学稳定层状O3型结构


【背景介绍】

钠离子电池(NIBs)由于其成本低、来源丰富等特点,在学术和工业领域都被广泛的关注。在过去的十年中,研发了氧化物、聚阴离子化合物和普鲁士蓝类似物等各种正极材料。其中,层状氧化物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结构相容性而被广泛研究。目前,已报道了具有不同电化学性能的材料,例如,高容量的Mn基(NaxMnO2,P2-Na2/3Fe1/2Mn1/2O2)和富Ni(O3-Na[NiFeMn]O2,O3-Na[NiCoMn]O2)氧化物、低成本的Cu基(O3-Na0.90Cu0.22Fe0.30Mn0.48O2)和高电压Ni基P2-Na2/3Ni2/3Te1/3O2等。

高熵氧化物(High Entropy Oxides,HEO)作为一种新型化合物,因其具有独特的特性而广受科学界关注。HEO代表可以结晶为单相的多元素金属氧化物系统,其中不同的组分可以是不同的晶体结构。通常,在HEO中有五个或更多元素共享相同的原子位点,形成稳定的固溶体。由于这些材料的组成及其复杂,它们通常表现出优异的性能,例如高断裂韧性、高强度、良好的高温/低温性能、良好的储能性质等。

【成果简介】

近日,中科院物理所的胡勇胜研究员和陆雅翔副研究员(共同通讯作者)等报道了一种用于钠离子正极的高熵化学的新概念。并且成功设计制备了层状O3型NaNi0.12Cu0.12Mg0.12Fe0.15Co0.15Mn0.1Ti0.1Sn0.1Sb0.04O2材料,它具有更长的循环稳定性(500次循环后约有83%的容量保持率)以及出色的倍率能力(在5.0 C的倍率下约80%的容量保持率)。在充/放电过程中,O3和P3结构之间呈现出高度可逆的相变行为。重要的是,该行为得到有效的延迟,超过60%的总容量存储在O3型区域。可能的机制是由于这种高熵材料中的多组分过渡金属能够适应Na+在脱出和嵌入过程中局部相互作用的变化。这种有关高熵化学的策略为开发高级正极材料开辟了新思路。研究成果以题为“High-entropy chemistry stabilizing layered O3-type structure in Na-ion cathode”发布在国际著名期刊Angew. Chem. Int. Ed.上。

【图文解读】

图一、制备的高熵氧化物(HEO)正极的结构表征
(a)HEO正极晶体结构的X射线衍射(XRD)图的Rietveld精修;

(b)元素的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图像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

图二、半电池的电化学性质
(a)充电-放电曲线在2.0-3.9 V的电压范围内以0.1 C的倍率循环;

(b)充电-放电曲线在2.0-3.9 V的电压范围内以0.1-5.0 C的各种倍率循环。

(c-d)在0.5 C和3.0 C的倍率下放电容量和库仑效率保持率。

图三、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演变
(a)在电压范围2.0-3.9 V的前两个循环中以0.1 C的倍率收集的原位XRD图;

(b)在3.9 V的完全充电状态和2.0 V的完全放电状态下收集的非原位XRD图;

(c)该HEO正极的晶体结构演变。

图四、比较代表性O3型Na离子正极的电化学行为
(a)代表性的O3型Na离子正极的放电曲线;

(b)O3型Na离子正极的典型放电行为示意图;

(c)典型的O3型Na离子正极的晶体结构演变。

图五、高熵化学组成的稳定层状O3型结构的可能机制
(a)具有三种不同类型过渡金属(TM)元素的常规O3型Na离子正极;

(b)具有多组分元素的HEO正极。

【总结】

综上所述,作者设计并报道了一种HEO材料,即层状O3型NaNi0.12Cu0.12Mg0.12Fe0.15Co0.15Mn0.1Ti0.1Sn0.1Sb0.04O2用于钠离子正极。高熵化学的新概念使Na-storage具有前所未有的优异性能。该制备的HEO正极可在不同的电流密度下具有长期的循环稳定性,如在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约为83%,在5.0 C的电流密度下,具有出色的容量保持率(80%)。在O3型区域中存储了超过60%的总容量,表现出高度可逆的O3-P3相变行为。可能的机制表明主体基质上的熵稳定化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层状O3型结构的形成,从而支持长期循环稳定性和更好的倍率性能。通过半电池和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高熵化学将为设计新型正极材料提供新的机会。

文献链接:High-entropy chemistry stabilizing layered O3-type structure in Na-ion cathodeAngew. Chem. Int. Ed., 2019, DOI: 10.1002/anie.201912171)

本文由CQR编译。

欢迎大家到材料人宣传科技成果并对文献进行深入解读,投稿邮箱:tougao@cailiaoren.com.

投稿以及内容合作可加编辑微信:cailiaokefu.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