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 Sci.报道:揭示电池中LiH引发热失控的机制


【背景介绍】

锂离子电池(LIBs)储能系统具有能量密度高、维护费用低、寿命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汽车等领域。然而,LIBs能量密度的增加不可避免地导致安全问题的增加。目前,研究人员采用了加速量热法(ARC)、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多种测试方法对LIBs的热特性和热失控机理进行了研究。传统上,LIBs的热失控机制与一系列放热链式反应有关,包括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层的分解、负极/电解质反应等。需注意,实际中电池在任何荷电状态(SOC)下都会发生热失控。由于LIBs内部放热链式反应的复杂性和现有热安全性研究测试方法的局限性,仍然很难得到一个清晰、准确的描述正极、负极、电解质和分离器之间相互作用的热失控路线图。在LIBs的危险热失控(烟、起火甚至爆炸)过程中,电解质几乎参与了每一个放热链式反应。此外,很少报道对大尺寸、大容量LIBs的混合盐电解质的电化学和热安全性评价

【成果简介】

近日,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崔光磊研究员(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他们对含有双盐电解质的5 Ah LiNi0.5Co0.2Mn0.3O2/石墨(5 Ah NCM523/G)袋式电池进行了电化学和热安全性的研究,其中双盐电解是将双(三氟甲磺酰基)亚胺锂(LiTFSI)盐和二氟(草酸)硼酸锂(LiDFOB)盐溶解在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和碳酸甲基乙酯(EMC)的碳酸盐溶剂中配制而成。作者研究了5 Ah NCM523/G袋式电池在宽温度范围(-40—60 °C)下的电化学性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温度分辨X射线衍射(XRD)、电弧、在线滴定气体分析系统等各种先进的表征技术阐明了从不同SOC(100%和0%)的袋式电池拆卸下来的电池材料的热兼容性。作者还创新性地提出了LiH引起的发热和负极侧的H2释放迁移到正极侧是该NCM523/G袋式电池热失控的根本诱因,而Li化石墨负极的相变和去Li化NCM523正极释放O2只是热失控的加速因素。此外,为说明设计高效智能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作者对5 Ah NCM523/G袋式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绝热(ARC)和等温(IMC)条件下的发热进行了测定。总之,该研究为理解LIBs热失控的内在机理提供了更深入的见解,并为下一代更安全LIBs的先进设计理念指明了方向。研究成果以题为“Uncovering LiH Triggered Thermal Runaway Mechanism of a High-Energy LiNi0.5Co0.2Mn0.3O2/Graphite Pouch Cell”发布在国际著名期刊Adv. Sci.上。

【图文解读】

图一、宽温度范围内的电化学性能

(a)含有1 M LiPF6 EC/PC/EMC和0.6 M LiTFSI+0.4 M LiDFOB EC/PC/EMC双盐电解质的5 Ah NCM523/G袋式电池的第一次形成循环;

(b-c)含有双盐电解质的5 Ah NCM523/G袋式电池在RT下的电化学循环性能;

(d-e)含有双盐电解质的5 Ah NCM523/G袋式电池在60 °C下的电化学循环性能;

(f)含有双盐电解质的5 Ah NCM523/G袋式电池的低温放电曲线。

图二、热失控特征

(a)ARC(BTC500, HEL)中用于热失控研究的5 Ah NCM523/G袋式电池的照片;

(b)5 Ah NCM523/G袋式电池在ARC中发生热失控时拍摄的照片;

(c)ARC的热等待搜索(HWS)模式测试5 Ah NCM523/G袋式电池(100% SOC,形成过程后)时的温度曲线;

(d)通过ARC的热等待搜索(HWS)模式测试不同类型的5 Ah NCM523/G袋式电池时的温度曲线。

图三、具有不同电解质的电池热失控

(a)ARC(BTC130, HEL)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b-d, g-h)通过电弧热等待搜索(HWS)模式测试双盐电解质、100% SOC正极/电解质、0% SOC正极/电解质、100% SOC负极/电解质和0%SOC负极/电解质时的温度分布;

(e-f, i)通过将温度从30 °C增加到400 °C,正极和负极的XRD图案。

图四、热失控机制

(a)精心设计的在线D2O滴定气体分析MS系统的示意图;

(b-c)全Li化石墨(100% SOC)和全脱Li石墨(0% SOC)样品在D2O滴定后的HD和D2演化速率曲线;

(d)用于加热全Li化石墨(100% SOC)的在线气体分析MS系统示意图和加热后的H2析出速率曲线;

(e)在N2下,双盐电解质和LiH/双电解质的DSC曲线。

图五、含有100% SOC负极/电解质的电池的热失控机理

(a)ARC的热等待搜索模式测试100% SOC负极/电解质时的温度曲线;

(b)当100% SOC负极/电解质通过ARC的热等待搜索(HWS)模式测试时的温度曲线。

(c)充满电的NCM/石墨电池的热失控路线图。

图六、充放电运行期间的发热

(a)ARC设备绝热模式下5 Ah NCM523/G袋式电池以0.5 C倍率充放电时的电压曲线、温升和释放能量;

(b)5 Ah NCM523/G袋式电池在30 °C等温条件下以0.5 C倍率充放电时的电压曲线、放热功率和放出能量;

(c)5 Ah NCM523/G袋式电池在0.5 C倍率下充放电时测定的总发热功率、可逆发热功率和不可逆发热功率。

(d)新制电池和循环(400次循环)电池在不同C-倍率下的发热功率。

【小结】

综述所述,作者首次成功地证明了一种基于LiTFSI-LiDFOB的双盐电解质与高能(208.8 Wh kg-1)5 Ah NCM523/G袋式电池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这种袋式电池在很宽的温度范围(-40—60 °C)内提供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先进的表征技术,作者创新性地提出了LiH在负极侧的放热反应和H2向正极侧的迁移是NCM523/G袋式电池热失控的根本原因,而Li化石墨负极的相变和去Li化NCM523正极释放的O2只是热失控的加速因素。绝热条件下的热测定说明了设计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必要性,而等温条件下的热测定表明,高效智能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必须综合考虑工作温度、SOC、充放电电流率和电池热管理性能等因素的影响。总之,这些发现将为防止热失控以及开发高能安全LIBs提供有希望的线索。

文献链接:Uncovering LiH Triggered Thermal Runaway Mechanism of a High-Energy LiNi0.5Co0.2Mn0.3O2/Graphite Pouch Cell. Adv. Sci., 2021, DOI: 10.1002/advs.202100676.

本文由CQR编译。

欢迎大家到材料人宣传科技成果并对文献进行深入解读,投稿邮箱:tougao@cailiaoren.com.

投稿以及内容合作可加编辑微信:cailiaokefu.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