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渡大学张星航团队Sci. Adv.:具有室温变形能力的高强度纳米金属间化合物


【引言】

B2有序金属间化合物通常具有高强度、高熔点、低密度、良好的导热性和出色的抗氧化性。然而,它们在室温下的极端脆性限制了其作为实际结构材料的应用。由于缺乏独立滑移系,大多数B2金属间化合物(CoAl和NiAl)本质上是脆性的。已知一种新材料家族IVa-VIII金属间化合物,包括YAg、YCu、DyCu和CeAg,在室温下可以承受超过10%的拉伸应变。然而,它们的高成本和低屈服强度(100至200 MPa)使它们不能用作结构材料。为了改善B2金属间化合物(NiAl、FeAl和CoAl)的可塑性,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成效有限。与已有研究的B2 NiAl相比,CoAl金属间化合物尽管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相似的熔点,但由于其在室温下的延展性较差而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迄今为止,报告的CoAl合金通常晶粒尺寸为几十微米,屈服强度小于2 GPa。富含钴的CoAl(如Co72Al28)在室温下的压缩应变略有改善。具有B2和L12相的CoAlNiTi合金似乎具有百分之几的拉伸延展性。带有B2和E21相的CoAlC在室温下也有一些拉伸延展性。尽管先前的研究在某些情况下改善了室温可塑性,但CoAl复合材料的机械强度明显下降,在室温下仅有几百兆帕。

【成果简介】

近日,在美国普渡大学张星航教授团队等人带领下,报告了一种以前未被发现的具有富钴厚晶界(GBs)的可变形的纳米CoAl金属间化合物。原位微柱压缩研究表明,厚GBs的纳米晶CoAl表现出超高的屈服强度,超过4.5 GPa。出乎意料的是,纳米晶CoAl金属间化合物也表现出突出的加工硬化,在流动应力为5.7 GPa时,压缩应变达到20%。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在厚GBs的CoAl晶粒内部,变形诱发了丰富的位错,从而适应可塑性变形。分子动力学模拟显示,富钴厚GBs在促进Co/CoAl界面处位错的成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提高了金属间化合物的可塑性。该研究为通过引入厚GBs来促进金属间化合物的可塑性提供了一个思路。该成果以题为High-strength nanocrystalline intermetallics with room temperature deformability enabled by nanometer thick grain boundaries发表在了Sci. Adv.上。

【图文导读】

1 纳米晶Co50Al50和Co60Al40的微观结构

(A-D)纳米晶Co50Al50的TEM、STEM显微图和EDS图。(A,B)TEM和STEM显微图显示CoAl纳米颗粒之间的清晰晶界。(C,D)EDS图显示Al(红色)和 Co(绿色)元素分布均匀。

(E-L)纳米晶Co60Al40的TEM、HRTEM、STEM和EDS图。(E,F) 在TEM和STEM显微图中观察到较厚的晶界(2~10 nm)。

(G,H)EDS图显示Co沿晶界偏析。

(I,J)在富钴相中沿晶界观察到SFs。

(K,L)CoAl晶格沿[100]区轴的HRTEM。HRTEM测量的CoAl金属间化合物面间距与文献数据吻合较好。

2 三种CoAl柱的原位微柱压缩研究

(A)通过原位SEM柱压缩试验测量的纳米晶Co50Al50、Co60Al40和块状双晶Co50Al50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纳米晶Co50Al50具有更高的强度,但在10 ~ 15%的应变下观察到较大的应力降。纳米晶Co60Al40具有更高的屈服强度(4.5 GPa),在5.7 GPa的流变应力下加工硬化显著。块状双晶Co50Al50的流变应力为~2.5 GPa。

(B)B2金属间化合物合金断裂应力和断裂应变比较。

(C-F)纳米晶Co50Al50在压缩过程中出现了主要的剪切裂纹,对应于应力-应变曲线中的显着应力降。

(G-J)纳米晶Co60Al40的SEM图显示,柱顶在可塑性变形过程中出现膨胀,没有出现裂纹和剪切带。

(K-N)块状双晶Co50Al50的SEM显示在变形过程中形成了单一的剪切带。

3 纳米晶Co50Al50和Co60Al40变形至应变~20%后的TEM分析

(A,B)TEM显示,变形后的Co50Al50纳米晶柱中存在一个主要的晶内剪切裂纹。

(C)变形柱的反极图(IPF)。变形较小的区域1和剪切带为主的区域2用方框标出。

(D)统计表明,区域2的平均晶粒尺寸为65 nm,大于区域1的40 nm。

(E)变形后的Co60Al40纳米晶柱中未观察到剪切带或裂纹。

(F)HRTEM显微图显示Co中沿晶界的高密度SFs。

(G)变形柱的IPF。选择区域1和区域2进行进一步分析。

(H)两个区域的平均晶粒尺寸相似,约为40 nm。变形后区域2中的晶粒略微伸长。

4 变形的Co50Al50和Co60Al40纳米晶柱中的位错

(A)变形纳米晶Co50Al50的HRTEM显微图,显示沿[110]区轴的晶粒。

(B-C)过滤后的TEM显微图显示很少有分散的[111]和[100]型位错。

(D)沿[110]区轴变形的纳米晶Co60Al40晶粒的HRTEM显微图。

(E-F)HRTEM显微图的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显示高密度[100]和[111]型位错。

 5 CoAl和CoAl/Co纳米柱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A)真实应力-应变曲线显示,CoAl纳米柱具有高流动应力,但应力急剧下降。相比之下,具有Co层的CoAl具有加工硬化,但应力降不明显。

(B,C)具有∑5 GB (B) 和厚Co层 (C) 的CoAl柱的初始结构。原子采用共邻分析进行颜色编码,其中蓝色、橙色、紫色和白色分别表示体心立方(BCC)、面心立方(FCC)、HCP和未知结构。绿色、红色、蓝色和黑色线分别代表½[111]超局部位错、[100]、[110]和其他位错,这些是使用OVITO位错分析确定。

(D-F)规则GBs的CoAl柱的原子结构(左)和位错分析(右)。(D)位错纠缠在规则GB区域内。(E)剪切带的形成导致了图5A中的主要应力降。位错只出现在GB和剪切带。(F)剪切带的传播可调节可塑性。在远离剪切带和GB区域的地方观察到很少的移动位错。

(G,H)富Co厚GBs的CoAl柱对应的原子结构(左)和位错分析(右)。Co层含有倾斜的SFs。(G,H)在屈服之前,Co沿着SFs的方向在CoAl/Co界面处开始成核。(I)½[111]位错传播到CoAl晶粒中,导致屈服。

(J-M)在CoAl/Co柱中,[100]位错可以传播到整个底部晶粒。

(N-Q)½[111]位错相互反应形成[110]和[100]位错。

6 CoAl柱和CoAl/Co柱的位错分析

(A,B)CoAl柱(A)和CoAl/Co柱(B)在13.5%真实应变下的原子结构(左)和位错分析(右)。

(C,D)在不同应变下CoAl柱和CoAl/Co柱中(C)[100]和(D)½[111]位错的总长度的比较。随着厚Co层的存在,两种位错的密度比CoAl柱中的密度增加得更快。

【小结】

综上所述,本文报告了一种超高强度、室温可变形的纳米晶CoAl金属间化合物(Co60Al40),其厚GBs是通过退火Al/Co纳米层制备的。原位SEM压缩试验表明,纳米晶结构和富Co厚GBs使Co60Al40同时具有高强度和室温可塑性。变形后的TEM分析表明,具有厚GBs的Co60Al40的位错密度比传统的Co50Al50大得多。MD模拟阐明了[100]和½[111]位错在变形期间从CoAl/Co界面成核,并通过CoAl晶粒传播以适应可塑性。CoAl/Co界面上的位错成核与富Co厚GBs中SFs的存在密切相关,这一有趣的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目前的研究为提高金属间化合物的室温可塑性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文献链接High-strength nanocrystalline intermetallics with room temperature deformability enabled by nanometer thick grain boundaries(Sci. Adv.,2021,DOI:10.1126/sciadv.abc8288)

本文由木文韬翻译,材料牛整理编辑。

欢迎大家到材料人宣传科技成果并对文献进行深入解读,投稿邮箱tougao@cailiaoren.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