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大学&RIKEN Nature Materials:无溶剂自催化超分子聚合


【背景介绍】

超分子聚合物是下一代材料的有希望的候选者,因为其固有的动态性质而有极好的可回收性和再利用功能。然而,从实际应用上看,无溶剂条件下的超分子聚合策略更为有利,因为其生成的超结构可以直接使用,而不会失去其结构完整性。需注意的是,在超分子聚合研究的早期,非共价聚合物结构是由结晶和液晶组装体中的氢键(H键)分子形成的。但是,分子组装在无溶剂条件下很难控制。如果一个化学反应的产物能催化其自身的形成,则该反应被称为自催化反应。在理想情况下,自催化化学反应应显示产品浓度变化的S-型时程曲线。自催化与生命的出现有关,并且是许多生物过程的固有过程,例如生物分子的自我复制。如何实现无抑制的有机自催化?自催化通常需要高稀释度,以避免组装作为模板的产品,因而其在大规模化学品制造中的实际应用面临巨大的障碍。

【成果简介】

近日,日本东京大学Takuzo Aida和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Daigo Miyajima(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一种无溶剂自催化超分子聚合(SF-ASP),其提供了一种无抑制的模板去辅助催化有机转化,充分利用了产物(模板)在无溶剂条件下经历无终止成核-延伸组装(活性超分子聚合)的过程。SF-ASP实现了氢键邻苯二甲腈以极高的产率(>80%)还原成相应的酞菁。此外,SF-ASP会使生长中的聚合物形成六边形堆积的结晶纤维,可能在其横截面边缘预组织邻苯二甲腈以实现有效转化。作者使用金属油酸酯,SF-ASP再次以极高的产率生产金属酞菁的单晶纤维,这些纤维在没有末端耦合下实现双向生长,直到邻苯二甲腈前体完全消耗。通过利用聚合的这种活性性质,利用不含/含金属油酸酯的多步SF-ASP可以精确合成多嵌段超分子共聚物。研究成果以题为“Solvent-free autocatalytic supramolecular polymerization”发布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Materials上。本文第一作者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院陈振助理教授

【图文解读】

图一、无溶剂超分子聚合驱动的自催化
(a)SF-ASP概念的示意图;

(b)使用PNC4通过SF-ASP获得的酞菁(HPCCn)衍生物及其与Zn、Fe、Co和Cu的金属络合物(MPCC4)的化学结构;

(c)作为SF-ASP单体前体的扇形二硫代烷基邻苯二甲腈(PNCn)衍生物的化学结构。

图二、SF-ASP的表征

(a)PNC3、PNC4、PNC5、PNC6和PNC4N-Me加热时夹在玻璃板之间,其中SF-ASP 显示出sigmoidal时程特征;
(b)HPCC4和PNC4以及SF-ASP使用PNC4在不同温度下加热24 h形成的副产物的重量分数;
(c)SF-ASP使用PNC4在160 °C加热时获得的反应混合物的光学图像;
(d)使用PNC3、PNC4、PNC5、PNC6和PNC4N-Me加热24 h后通过SF-ASP获得的反应混合物的MALDI-TOF质谱图;
(e)使用PNC3、PNC5、PNC6和PNC4N-Me加热24 h后的SF-ASP反应混合物的光学图像。

图三、SF-ASP获得的[HPCC4]CF的表征
(a)在25 °C下用甲醇洗涤后,SF-ASP形成的[HPCC4]CF的POM图像;

(b)在25 °C下用甲醇洗涤后,SF-ASP形成的[HPCC4]CF的PXRD图案及其具有二维六边形几何形状的柱状排列示意图;

(c)在25 °C下用甲醇洗涤后,通过SF-ASP获得的[HPCC4]CF单纤维的透视二维SAXS图案;

(d)在25 °C下用甲醇洗涤后,通过SF-ASP获得的[HPCC4]CF单纤维的SAED图案;

(e)[HPCC4]CF可能结构的线框表示,其中省略了氢原子和侧链;

(f)在25 °C下用甲醇洗涤后,通过SF-ASP获得的[HPCC4]CF单纤维在0°至90°的不同方位角(θ)下的偏振FT-IR光谱。

图四、SF-ASP获得的结晶纤维的序列和取向控制
(a)使用PNC4与Zn(oleate)2、Fe(oleate)3、Co(oleate)2和Cu(oleate)2夹在玻璃板之间的反应混合物,在160 °C加热后,通过SF-ASP获得的700 nm处的时间依赖性吸收光谱变化;

(b)使用PNC4与Zn(oleate)2、Fe(oleate)3、Co(oleate)2和Cu(oleate)2在160 °C下加热12 h得到的SF-ASP反应混合物的光学图像;

(c)使用PNC4加/不加Zn(oleate)2、Fe(oleate)3、Co(oleate)2和Cu(oleate)2夹在被CYTOP薄膜覆盖的玻璃板之间,在180 °C下加热2-4 h后,通过多步SF-ASP获得的反应混合物的光学图像;

(d-e)在PNC4和PNC3热熔体中180 °C下保持4 h后,通过SF-ASP获得的[HPCC3]CF和[HPCC4]CF晶种的变化;

(f)使用PNC4和1-十二烷硫醇(DCTH)通过SF-ASP获得的反应混合物的光学图像;

(g)在10 T磁场中,使用PNC4与Fe(oleate)3和Co(oleate)2或不含金属油酸盐在160 ℃加热6 h后,通过SF-ASP获得的反应混合物的光学图像。

【小结】

综上所述,作者通过对偶然发现的详细研究,更新了观念,即绿色的薄纤维在热台上加热液晶PN时形成并拉长。本文开发的SF-ASP提供了一种无抑制模板辅助的催化有机转化策略,充分地利用了其产品(模板)在无溶剂条件下的无终止成核-延伸组装(活性超分子聚合)。考虑到其对其他π-电子和大环单体合成的潜在适用性,SF-ASP可以在无溶剂条件下使用原位生产的单体进行精确的大分子工程,可能是可持续未来聚合物制造的理想形式之一。

文献链接:Solvent-free autocatalytic supramolecular polymerization. Nature Materials, 2021, DOI: 10.1038/s41563-021-01122-z.

本文由CQR编译。

欢迎大家到材料人宣传科技成果并对文献进行深入解读,投稿邮箱:tougao@cailiaoren.com.

投稿以及内容合作可加编辑微信:cailiaokefu.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