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 Energy Mater.:多功能层状WS2纳米片提高锂硫电池的性能


【引言】

锂硫电池(可参看材料牛综述文章:Chem. Soc. Rev. 崔屹最新综述:高能锂硫电池的设计)的高比容量(1675mAh g-1)和能量密度(2600Wh kg-1),同时硫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安全性能高等优点,能满足未来动力电池的需要。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锂硫电池存在:1)硫电导率低;2)放电过程中多硫化物的溶解;3)充电过程中硫电极的体积膨胀等问题,导致硫正极的循环寿命短、容量衰减快以及能量效率低,从而限制了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1]

最近的研究表明,硫在碳材料中(中孔/微孔碳材料,碳纳米管/纤维(CNFs)的孔隙)封装可以减少容量衰减。然而,这种非极性柔性碳材料具有破坏性缺点:它们仅对极性Li2Sn具有物理范德华(vdW)吸附,这导致Li2Sn容易从碳材料表面分离[2]

【成果简介】

10月28日,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在线发表电子科技大学题为“多功能层状WS2纳米片提高锂硫电池的性能”(Multi-Functional Layered WS2 Nanosheets for Enhancing the Performance of Lithium–Sulfur Batteries)的研究论文[3]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熊杰教授为通讯作者

本文亮点:利用水热合成,这一简便方法制备极性WS2纳米片包覆碳纳米纤维(C@WS2)的Li-S电池阴极材料;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WS2纳米片在多硫化物上表现中等极性,可作为Li-S电池优选电极材料。

【图文导读】

图1 WS2纳米片制备过程示意图及透射表征

图1

(a) 用于制备复合材料的碳布,

(b、c)WS2包覆在碳布上(b)和水热沉积的S负载在碳布上(c)的形貌示意图。

(d,e)所制备的自支撑C@WS2复合物的SEM图片。

(f)C@WS2(上部)和C@WS2/S(下部)的XRD图。

(g-h)C@WS2的低倍和放大TEM图。

(i)WS2纳米片的晶格结构和FFT图案(插图)的HRTEM图像。

2电池性能的电化学测试

图2

(a)在0.1C至2C不同倍率下的充放电电压曲线,

(b)电极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倍率性能,

(c-e)c)电极在1C至2C下或500周期内的循环性能和库仑效率和 d)电极在0.5C下或500周期内的循环性能和库仑效率和 e)电极在2C下或1500周期内的循环性能和库仑效率,具有优异的库仑效率的前所未有的高容量保持率。

3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与紫外光谱

图3

(a)在C@WS2/S上的各种多硫化物构象的示意图。

(b)通过第一原理计算给出的在C@WS2/S上的六个不同锂化阶段,Li-S复合材料上的硫化锂物种(S8,Li2S8,Li2S6,Li2S4,Li2S3和Li2S)和WS2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合能(Eb)。

(c)C2WS2/S和C/S的Li2S6溶液的UV-vis光谱(插图:不同固材中Li2S6溶液的光学照片)。

【展望】

多硫化物在WS2纳米片上的极性吸附以及得益于碳纳米纤维3D结构优异的电子传输,即使在2C的倍率下1500次循环之后,电池仍然保持其比容量的90%,且具有的高比容量(502mAh g-1)。这项工作开辟了使用非极性/极性3D复合材料生产长周期寿命Li-S电池电极材料的有效方式,为锂硫电池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献链接: Multi-Functional Layered WS2 Nanosheets for Enhancing the Performance of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Adv. Energy Mater. 2016, DOI: 10.1002/aenm.201601843)

通讯作者简介

熊杰,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特聘研究员,四川省特聘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千人计划,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电子科技大学百人计划,四川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979年7月出生于四川大竹,2002年7月电子科技大学应用化学本科毕业,2007年6月获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同年6月留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工作。2009年5月-2010年5月在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超导中心(Superconductor Technology Center)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5月-2011年5月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综合纳米技术中心(Center for Integrated Nanotechnology)助理研究员。现为美国材料研究协会(MRS),美国真空协会(AVS),美国物理学会(APS),IEEE会员,中国真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四川省科协科青联会理事。

参考文献:

[1] Seh ZW, Sun Y, Zhang Q, Cui Y. Designing high-energy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016, 45(20): 5605-5634.

[2] Zhang Q, Wang Y, Seh ZW, Fu Z, Zhang R, Cui Y. Understanding the Anchoring Effect of Two-Dimensional Layered Materials for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Nano Letters 2015, 15(6): 3780-3786.

[3] Lei T, Chen W, Huang J, Yan C, Sun H, Wang C, et al. Multi-Functional Layered WS2 Nanosheets for Enhancing the Performance of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16, 1601843,DOI: 10.1002/aenm.201601843.

本文由材料人新能源学术小组pamperhey整理。

材料牛网专注于跟踪材料领域科技及行业进展,这里汇集了各大高校硕博生、一线科研人员以及行业从业者,如果您对于跟踪材料领域科技进展,解读高水平文章或是评述行业有兴趣,点我加入材料人编辑部

参与新能源话题讨论请加入“材料人新能源材料交流群 422065952”。欢迎大家到材料人宣传科技成果并对文献进行深入解读,投稿邮箱tougao@cailiaoren.com。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新能源前线”或扫码关注。

QQ图片2016110511310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