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今天,我们来简要介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由来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科技部管理的“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等24个科技计划和专项等归并形成。

定位

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中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学问题、共性关键技术和国际合作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根据重大任务需求,由若干目标明确、边界清晰的重点专项组成,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其目的是使其中的基础前沿活动具有更明确的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

属性

战略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更加强调国家科技战略的目标导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要求,聚焦的是国家的重大科技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寻找突破口和主攻方向。

独占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某一重点专项之后,为避免重复立项,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自由探索类项目,将不再设立其它专项对这一领域 的研究再进行资助。

联动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按照“自上而下” 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凝练提出重点专项动议,科技部与相关行业部门(地方)加强沟通和联动,通过部门、 专家“双轮驱动”的模式,完善项目形成机制。

流程

对于申报单位而言,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申报与立项分为预申报、正式申报、视频评审、预算评估、任务书签订五个步骤。

支持力度

以2016年进入评审阶段的材料类重点专项为例,各专项中单项中来自中央财政支持的平均资金如下:

管理主体

部际联席会议:科技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31个相关部门组成的部际联席会议,负责审议重点专项的布局设置;

特邀咨评委:科技界、产业界和经济界的高层次专家组成特邀咨评委,对重点专项的布局设置和任务分解等提出咨询意见,为联席会议决策提供参考;

专业机构:首批7家具备条件的科研管理类事业单位在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上,负责各重点专项中具体项目从受理评审到验收的全流程管理。首批7家专业机构包括4家科技部下属单位、1家农业部下属单位、1家工信部下属单位、1家卫计委下发单位。

变化

与以往相比,国家重点专项有了一些变化。

1:整体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要求以项目形式组织整体申报,并要覆盖全部考核指标,项目的组织及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体现强强联合。

2:产学研结合。重点专项鼓励产学研结合,不少项目明确要求企业牵头申报。即使对申报主体资格没有限制的项目,也往往会求申报单位配套一定比例资金开展项目的研究,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一般为1∶1甚至更高。高校在国家科技计划中角色和作用发生变化,将由原来的“牵头为主,参与为辅”转变为“牵头为辅、参与为主”。

3:项目评审方式:建设了针对各重点专项的核心专家库,首轮评审和答辩评审的专家均通过统一专家库随机抽取,减小了专业机构的自由裁量权;采用网络评审和视频答辩评审,评审专家与申报单位不见面,有利于专家排除干扰,做出公平公正的判断;采用 15—17 名专家背靠背独立打分的方式,提高了打分的公平性,降低了专家操控评审结果的风险;评审专家提前审阅项目申报材料,带着问题上会, 并将问题提前告诉答辩人,使得答辩过程更加聚焦科技问题和创新点,便于评审专家更加客观地遴选优势科研团队。

4:管理方式变化。从各部门自行管理,改为整合后通过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决策;从按照研发阶段分计划部署,改为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从政府部门直接管理项目,改为具体项目管理交由专业机构。

参考文献

张利格,汤鹏翔. 高校应对国家科技计划改革的思考与建议——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说起[J]. 科技导报, 2016, 34(18):13-13.

王芳展, 严智宇, 程术希. 应对国家科技计划改革,推动高校内涵发展 ——以浙江大学为例[J]. 科教文汇, 2016(35).

材料牛编辑整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