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杰青”就是“小院士”,是真的吗?


在中国的科研界,院士这个学术头衔无疑是最高的学术称号。往下还有长江学者,杰青,千人计划,青年千人,优青等等。在这一系列的学术头衔中,“杰青”被大家看作是一个特殊的学术头衔。特殊在哪呢?被看做是院士的热门候选人,人送雅号“小院士”

这种说法甚至还有数据支撑。截止到2014年,杰青中已有142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年60岁(含)以下的166位在内地工作的院士中,86.1%曾获得过杰青基金资助;54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那么,对于材料领域来说,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70x58PICkdq_1024

为了验证“‘杰青’就是‘小院士’”这一说法对材料人的靠谱程度,时间煮雨特别统计了在2001~2015年间当选(1999年国家做了大的科技体制改革,为保持统计条件的稳定性,2001年之前的情况不作统计),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和中国科学院化学部、数学物理学部中从事材料相关研究的109名的院士的获奖情况,看看杰青基金在多大程度上是评上院士的必要条件。

工程院院士里并没有那么多杰青

工程院总体情况

在中国工程院官网公布的名单中,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共有院士105人,符合研究条件的共有47人,在这47人中获得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共有11人,占到研究对象的23.4%。

有人也许会说在众多学术头衔中,杰青一项就占到了23.4%,这样的比例已经不低了。乍一看确实如此,不过如果我们从另一方面考虑,这样的数据是远不能支持“‘杰青’就是‘小院士’”这个说法的。

自1994年国家设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来,就工程与材料学部中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及有机高分子三个学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数量在2001~2015年的数量如下表统计:

统计表

从这张表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2001~2015年仅工程与材料学部三大学科就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项,而上面我们提到在2001~2015年间当选院士且获得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仅为11人,这11人中有些人还是在2001年之前就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这样算下来最终能够获得院士头衔的杰青也就不足5%,看来,评上“杰青”和当选院士还有不小的距离。

科学院要分时期看

在中国科学院官方面,化学部与数学物理部两部中共有院士276人,符合统计条件的共有62人,在这62人中共有32人获得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占比过半,达到了52.5%。

科学院总体情况

虽然这个比率比之前工程院部分高出了不少,但要凭借这个就说“杰青”就是“小院士”似乎还是有些武断。不过当我们把符合条件的院士按当选时间进行分类后,会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那就是随着年份的增长,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的学者所占的比重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2009年杰青占比更是达到了85.71%。

科学院分年度统计

看来对于材料领域而言,“‘杰青’就是‘小院士’”这样的说法放到科学院还是成立的,不过要看时期,毕竟还有2001与2003年占比不足20%情况出现。

写在最后

通过上面的讨论,综合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和中国科学院化学部与数学物理部两部15年来的院士的分析时间煮雨认为“‘杰青’就是‘小院士’”这样的说法对于材料人来说并不靠谱。

其实在整理过程中,时间煮雨发现其实有相当一部分院士并没有获得“杰青”的经历,而是凭借着在企业中更为贴近实际应用的成果当选院士,所以各位在工作岗位上的材料人,不要放弃,也许下一个院士会是你。

本文由材料牛新锐作者时间煮雨供稿,材料牛编辑整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