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Peter G. Bruce团队丨采用双媒介稳定碳电极的锂氧电池


【引言】

锂-氧气电池具有所有种类电池中最高的理论比容量3500Wh kg-1,一旦实现实用化,将改变储能体系。传统的锂氧电池的阳极为多孔碳材料,在放电过程里氧气在此界面被还原,这一反应将会钝化薄膜,导致容量和循环稳定性的下降。通过对液态介质的控制,能够有效地抑制氧气还原产物Li2O2在溶液中生成,从而避免对阴极的干扰。通常是寻找能够溶解Li2O2形成的中间产物LiO2的电解液或者添加剂,或者使用诸如酞箐铁或者二溴对苯醌等还原媒介。

【成果简介】

英国牛津大学Peter G. Bruce教授团队对锂氧电池在不能溶解LiO2的低供体数醚类溶剂乙二醇二甲醚里的充放电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使用双介质体系,能够避免Li2O2与碳电极的直接接触,从而消除了二者反应生成Li2CO3的可能性,降低了对电子转移的干扰,提高了碳电极的稳定性。研究工作以"A rechargeable lithium–oxygen battery with dual mediators stabilizing the carbon cathode"为题,发表在Nature energy上。

【图文导读】

图1 有媒介和无媒介的多孔碳电极基于气体扩散层(GDL)的充放电曲线

(a)在0.3M LiClO4的DME溶剂里在含有25 mM DBBQ(二溴对苯醌)- 25 mM TEMPO(2,2,6,6-四甲基二苯哌酯)条件下(实线)和不含有DBBQ-TEMPO条件下(虚线)于一个atm的O2 压力下以1mAcm-2电流面密度循环的曲线图。(b)a中没有DBBQ-TEMPO的充放电曲线放大图。

图2在双介质锂氧电池里循环之后的GDL多孔碳电极的扫描电镜图

(a)原始阴极。b-g,在25mM DBBQ-25 mM TEMPO-0.3 m LiClO4体系以DMF为溶剂,在1atm O2条件下,(b)放电一次之后的碳材料形貌,(c)充电一次之后的碳材料形貌,(e)第十次充电(f)第五十次放电(g)第五十次充电。

图3 在双介质锂氧电池里循环之后的GDL-多孔碳材料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

在25mM DBBQ-25 mM TEMPO-0.3 m LiClO4体系以DMF为溶剂,在1atm O2条件下的充放电数据图。

图4 在每次循环放电末尾时电极上的Li213CO3数量

通过对电极酸化,使Li213CO3转化成13CO2释放出来。电解液为在1atm O2下0.3 M LiClO4溶在DME中分别没有(黑色)和有(红色)25 mM DBBQ-25 mM TEMPO媒介。

图5 在DBBQ和TEMPO双介质存在下正极放电和充电的示意图

在放电过程中(白色区域),DBBQ被还原为LiDBBQ,在溶液(标记为O2(sol))中与O2反应生成Li2O2脱离电极表面,自身重新生成DBBQ.在充电过程(阴影区域),TEMPO被氧化为TEMPO+,从而能对溶液里的Li2O2进行氧化,释放出O2,自身重新形成TEMPO。对还原体系DBBQ/LiDBBQ,TEMPO+/TEMPO以及O2/Li2O2的标准形成电势分别为2.58V,3.73V,2.96V。

图6 用Ohara玻璃保护的锂金属阳极组装成的双介质锂氧电池的循环数据

阴极体系为在25mM DBBQ-25 mM TEMPO-0.3 M LiClO4,以DMF为溶剂;阳极体系为四乙二醇二甲醚的0.3 M LiClO4。电池循环条件为1atm O2下,电流密度为1mAcm-1。该数据经过考虑到Ohara玻璃膜的IR损失而矫正过,因此对实用化电池具有参考意义。

【小结】

通过利用阴极表面双介质体系对溶液中的Li2O2生成和分解进行有效控制,锂氧电池的运行摆脱了Li2O2的影响,同时也优化了O2的输送以及多孔材料孔道阻塞的问题。通过结合双介质体系和气体扩散电极,能够实现40 mAh cm-2的电流密度以及500–600 Wh kg-1能量密度。

【原文信息】

A rechargeable lithium–oxygen battery with dual mediators stabilizing the carbon cathode (Nat. energy.,2017, DOI: 10.1038/nenergy.2017.118 )

本文由材料人新能源前线东海木子供稿,材料牛整理编辑。

材料牛网专注于跟踪材料领域科技及行业进展,如果您对于跟踪材料领域科技进展,解读高水平文章或是评述行业有兴趣,点我加入编辑部。欢迎大家到材料人宣传科技成果并对文献进行深入解读,投稿邮箱tougao@cailiaoren.com。

材料测试,数据分析,上测试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