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长江之前要拿杰青 是不是真的?


作为国内科研圈中,杰青和长江这两个title应该不会陌生。

杰青,是指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科研人员。为促进青年科学和技术人才的成长,鼓励海外学者回国工作,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而特别设立的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每年资助约300项杰青项目,每项资助强度为350万元,资助五年。

而长江学者,是教育部与香港李嘉诚基金会为提高中国高等学校学术地位,振兴中国高等教育,于1998年共同筹资设立的专项高层次人才计划。长江学者每年聘任特聘教授150名,聘期为5年,每人每年20万元人民币奖金。长江学者计划另每年聘任讲座教授50名,聘期3年,因不要求全职(2个月以上即可),奖金按每月3万元发放。

而在各大学术研讨圈内,常有先评上杰青,然后评上长江的说法。作为院士层次以下的两个高层次人才扶持项目,是不是真的有这种先后顺序?我们统计了材料、化学类2012年至2016年获得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有多少拿到过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在数据整理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既是杰青又是长江特聘教授的专家,其学校介绍页面或课题组介绍页面,长江特聘教授的头衔排在杰青之前。

下表示历年材料、化学类长江学者中获得杰青项目的数量

(注:2015年1月公布了2013、2014年度长江学者名单。)

将五年的结果汇总统计,结果如下。

显然,最近五年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4%获得了杰青项目资助。

但这里统计并不严谨。既是杰青又是长江,哪个先拿?

上图是近五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在评上之前获得杰青资助的比例。存在先评上长江后评上杰青的例子,但并不多。

而且在先获得杰青后获得长江的科研人员中,77%在获得杰青资助5年内就评上了长江特聘教授。

所以,我们不能得出评上长江特聘教授就必须先拿杰青,但可以得出多数长江特聘教授在评上之前拿到了杰青。

材料牛编辑整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