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Curtis P. Berlinguette报道了一种名为“Thunderbird Reactor”的台式核聚变反应装置,通过电化学方法将氘(deuterium)加载到钯(palladium)金属靶中,并结合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PIII)技术,成功实现了氘-氘(D–D)核聚变,并观察到电化学加载使中子产率(即聚变速率)平均提高了15(2)%。该研究首次在实验上证明了在eV能级的电化学过程可以显著增强MeV能级的核聚变反应。研究成果以Electrochemical loading enhances deuterium fusion rates in a metal target为题发表于Nature。

核心创新点:
1。设计了集成电化学与等离子体注入的台式反应器,将真空室与电化学池通过钯靶物理隔离,实现了在固态金属晶格中同时进行离子注入与电化学加载;
2.首次实现了电化学增强的D–D聚变,明确展示了电化学加载可提高聚变反应速率;
3.使用中子探测而非热量测量,避免了历史上“冷聚变”争议,提供了更可靠的核反应证据;
4.通过原位XRD等手段验证了钯靶中氘的高浓度加载与稳定性,支持了聚变增强的机理;
5.为低能核反应与材料科学、电化学的交叉研究提供了新平台,开辟了调控靶材燃料密度以增强聚变的新途径。

图1:Thunderbird Reactor反应堆。

图2:中子诊断与鉴别。

图3:Thunderbird Reactor反应堆中的中子产生率。
论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