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材料牛 » 科技 » Nat.Commun.:机器学习助力甲烷裂解制氢研究

Nat.Commun.:机器学习助力甲烷裂解制氢研究

甲烷裂解制氢工艺因其高效的产氢能力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传统的催化方法因严重的积碳问题而迅速失活。山东大学邓伟侨教授团队发现通过球磨处理,在450°C下,铼/镍单原子合金可实现有效的甲烷裂解。为了探索单原子合金催化,他们通过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一个包含10,950种过渡金属单原子合金(SAA)表面的数据库,成功预测了C–H键解离能垒,筛选出用于甲烷裂解制氢的高效催化剂Ir/Ni和Re/Ni。实验表明,Re/Ni在450°C下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产氢率10.7 gH₂·gcat⁻¹·h⁻¹,CH₄转化率7.75%,H₂选择性99.9%),并结合球磨机械催化策略有效清除积碳,实现持续240小时稳定运行。副产物碳材料具备优良锂电性能,可用于电池电极。该研究为甲烷清洁制氢与高值化碳产物利用提供了新策略。研究成果以Machine learning aided design of single-atom alloy catalysts for methane cracking为题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主要创新点:

1.构建大规模单原子合金表面数据库,结合机器学习高效预测C–H解离能垒,加速催化剂筛选;

2.发现非贵金属Re/Ni单原子合金具有接近贵金属Ir/Ni的高活性和稳定性;

3.引入机械球磨策略,通过碰撞与摩擦有效去除积碳,显著延长催化剂寿命;

4.副产物碳材料具备优异电化学性能,可用于锂电池电极,提升过程经济性;

5.提出一种无需直接碳排放的甲烷制氢新路径,兼具高氢气纯度与社区级氢能应用潜力。

图1:通过机器学习模型设计的单原子合金催化剂。

图2:甲烷裂解催化剂性能。

图3:催化剂表征。

图4:碳产品的表征与回收利用。

论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0417-7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材料牛 » Nat.Commun.:机器学习助力甲烷裂解制氢研究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