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材料牛 » 科技 » 高温合金,最新Nature!!!

高温合金,最新Nature!!!

尽管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但提高化石燃料或合成燃料的能量转换效率仍然是一项挑战,因为诸如在未来几十年内远程飞机仍将需要内燃机等原因。其中,提高内燃机工作温度(1,050–1,150°C)是一种选择。这需要用耐火元素基材料替代涡轮机最热部分中的单晶镍基超合金,这些材料在2,000°C以上的温度下具有更高的固相线温度。德国波鸿鲁尔大学Alexander Kauffmann等人研发了一种单相Cr-36.1Mo-3Si(原子百分比)合金,首次同时实现了高温抗氧化、抗氮化能力与室温压缩塑性。该合金在800°C下能形成致密的Cr₂O₃/SiO₂复合保护层,有效抑制了钼的灾难性氧化和铬的氮化问题;同时,其单相固溶体结构避免了脆性硅化物的形成,并通过位错滑移与形变孪晶的协同作用,在室温下表现出显著塑性,为替代镍基高温合金、研制下一代超高温结构材料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研究成果以A ductile chromium–molybdenum alloy resistant to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为题发表于Nature。

核心创新点

1.开发了成分为 Cr-36.1Mo-3Si (at.%) 的单相体心立方(bcc)固溶体合金。通过控制Si含量(3 at.%)使其完全固溶于基体,避免形成脆性硅化物相,从而在保持高温性能的同时获得室温延性。

2.在800°C下循环氧化100小时后,质量变化极小(接近零),表现出近乎完美的保护性氧化行为。在1100°C下仍能保持结构完整,无明显剥落或崩解(pesting)。

3.优异的力学性能,在室温下表现出9–15%的塑性应变,远优于大多数含硅化物的耐火合金。在900°C下仍保持约70%的室温强度(~760 MPa),显示出良好的高温强度保持能力。

4.微观结构与变形机制的新认识形变孪晶在高温下仍活跃即使在900°C(约0.57 Tm)下仍观察到形变孪晶,这在传统bcc合金中较为罕见。晶粒尺寸对变形机制的影响,细晶(AC)条件下以位错滑移为主,粗晶(H)条件下孪晶更活跃,说明微观结构可调控变形机制。

图1:材料性能的宏观评估。

图2:经过100小时的循环氧化后Cr-36.1Mo-3Si微观形貌

图3:机械测试引起Cr-36.1Mo-3Si 微观结构变化,AC和H在压缩下达到塑性应变大约6%

论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516-8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材料牛 » 高温合金,最新Nature!!!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