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材料牛 » 科技 » Nature重磅!纯金可耐19000K不熔!

Nature重磅!纯金可耐19000K不熔!

物理学有一个熵灾变的概念,由Fecht和Johnson在1988年首次提出,用于描述晶体超热(superheating)的理论稳定性极限。当固体温度升至其熔点(Tm​)的约3倍(即 T≈3Tm​)时,固体的熵值曲线会与液体的熵值曲线相交。此时固体的熵等于液体的熵,达到热力学允许的稳定性上限。若温度超过此交点,固体的熵将超过液体熵,违反热力学定律(因孤立系统中熵不能自发减少)。因此,固体必须在达到该温度前熔化,否则会引发“熵灾变”——即系统因无法维持稳定而必然发生相变。

该理论为晶体超热设定了绝对温度上限(通常 T≤3Tm​),认为超出此限固体无法以亚稳态存在而熔化。

现在,这个理论被颠覆了!

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Thomas G. White研究团队发现金(Au)在超快激光加热条件下被加热至熔点(Tm)的14倍(约19,000 K)时仍保持晶体结构,远超理论预测的熵灾变阈值(3Tm)。研究团队利用高分辨率非弹性X射线散射技术,首次直接测量了极端加热速率(>10¹⁵ K/s)下固体密度系统中的离子温度,证明了固体在极端超热状态下具有前所未有的稳定性。研究成果以Superheating gold beyond the predicted entropy catastrophe threshold为题发表于Nature。

核心创新点

突破熵灾变极限:实验观测到金在14Tm下未熔化,远超过此前理论预测的3Tm上限,挑战了固体超热存在绝对稳定性边界的传统认知。

直接测温技术突破:开发基于背散射非弹性X射线散射的高精度方法,首次在超快加热固体中直接测量离子温度(无需依赖模型或间接推算),解决了高温高密度物质温度测量的长期难题。

揭示超热新机制:提出超快加热抑制晶格膨胀是避免熵灾变的关键——在皮秒级时标下,固体无法热膨胀,导致其熵值始终低于液态,从而绕过热力学稳定性限制。

重写超热理论:实验表明,在超快加热条件下,固体超热可能不存在绝对温度上限,为极端条件物质科学提供了新范式。

图1:实验装置示意图。

图2:散射光谱理论和示例的说明。

图3:离子温度演变。

图4:过热黄金的熵计算。

曲线说明
红色线(液体)液态金的熵-温度曲线(斜率小,熵值高)
浅蓝虚线(固体)传统理论:含热膨胀和电子熵增的固体熵曲线 → 与液体线交于 3Tm3Tm
深蓝实线(固体)超快加热:无膨胀/电子熵增的固体熵曲线 → 始终低于液体线,无交点

熵灾变是预言超热固体存在温度上限的热力学理论,但本研究表明:在极端非平衡条件(超快加热)下,固体可通过抑制晶格膨胀突破该极限,为极端条件物质科学提供了新范式。

论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253-y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材料牛 » Nature重磅!纯金可耐19000K不熔!

相关文章

评论 (0)